让·夏尔·皮什格鲁,法国将军,生于阿尔布瓦附近一农民家庭。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1783年在炮兵第一团先后任军士和中士,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支持革命,曾任贝桑松雅各宾派俱乐部主席。1792年参加革命军。1793年升少将,并任莱茵军司令。1794年2月任北方军及阿登军司令。1795年率军占领阿姆斯特丹、泽兰、布拉班特、海牙。同年4月镇压巴黎反国民公会的芽月起义后任莱茵军和摩泽尔军司令。1796年因与孔代亲王交往甚密并接受其巨额贿赂被免职。1797年4月入选五百人院,9月果月十八日政变中被捕并流放法属圭亚那。后逃至英国与德意志,并从事反共和国阴谋活动,曾被逐出普鲁士。
1776年至1782年期间,由于波士顿对待中立国船运的政策引发了第四次英荷战争,即便美国战争结束,荷兰依旧与英国交战,直到法国愿意议和休战。奥兰治的威廉五世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战争,却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般的影响为千夫所指,18世纪80年代部分荷兰人受美国革命的影响,形成了“爱国者”团体,守旧的摄政王也响应爱国者的要求,与其联手反对奥兰治家族的统治。1782年尼德兰公民志愿组成民兵,他们夺取了共和国部分地区的政权。至1785年爱国者不断施压,要求复刻美国的合众国制度,却被曾经的盟友,提倡改革的摄政们否决。
1787年平衡忽然颠覆,威廉五世在之前就已经被赶出了荷兰,他的妻子普鲁士的威廉明娜决定前往海牙召集摄政王支持奥兰治政权。她的出行方式过于奢华,很难不引起人注意,至南荷兰省被豪达的爱国志愿者拦下,志愿者派人前去荷兰议会,探明威廉明娜是否应被允许继续此行。荷兰议会以她没有被发放通行证为由,让其回到了奈梅亨,也就是威廉五世统治的地方,普鲁士国王认为这是对自己家族的羞辱,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入侵。
自1702年奥兰治的威廉三世去世后,荷兰又进入了无执政时代,同时荷兰共和国也失去了与欧洲列强行使平等权利的机会,尼德兰不过是列强商讨条约细则时的附属陪衬。这次普鲁士入侵并没有像奥兰治的威廉那样挖开海堤抵抗,六千爱国志愿者被流放到了法国和南尼德兰,奥兰治的威廉在普鲁士的扶持下重新掌握共和国的政权。
此时的南尼德兰属于哈布斯堡的统治之下,在威廉五世重掌政权时,奥地利军队也赶来平息哈布斯堡尼德兰的事态,当时的哈布斯堡已经需要荷兰一起联盟对抗普鲁士入侵尼德兰了。1780年玛丽亚·特蕾莎去世后约瑟夫二世即位,1783年他下令关闭了许多“无用的”修道院,即未经营学校或医院的修道院,1784年又废除司法中的酷刑,废除了行会限制工匠招收学徒和日工的数量,从此工匠可以随心所欲雇佣劳动,并且宣布婚姻为民事契约,在教堂和教堂墓地的葬礼以卫生为由禁止。
总之约瑟夫二世专横得干涉宗教、社团和节庆活动让人民反感,但最初的抵抗仅限于神职人员,1787年约瑟夫二世颁布法令废除现有的各省议会及法院,并在布鲁塞尔建立中央行政、司法机关,这一举动引起了布拉班廷省的反抗。公民组成的民兵团长期以来奄奄一息,如今开始招募志愿者,一部分从荷兰放逐的爱国者加入其中,布拉班廷革命就此爆发,不同派别反约瑟夫二世的人士宣布成立比利时合众国。
这次革命的两位领导者律师亨利·范·德努特和让-弗朗索瓦·冯克分别受荷兰爱国者思想和美国共和主义及法国启蒙哲学影响,合众国发生分歧的原因是主权归属各省,还是“全体人民”,即全体由财产的男性,追随范·德努特的是被约瑟夫二世剥夺的地方权力,这些特权以前一直都是在少数贵族、教士及富裕的商人手中,他们与约瑟夫二世是水火不容的,而约瑟夫二世看到了与冯克合作的可能性。
约瑟夫二世去世后奥地利的利奥波德二世继承王位,继续约瑟夫二世的政策,这种联盟很快就被瓦解了。1790年奥地利的军队开进了布鲁塞尔,当时他们已经从与土耳其的战争中抽身,范德努特逃亡伦敦,本来对奥地利人心存希望的冯克意识到自己弄错了,于是逃到法国,希望法国出兵干预比利时局势。
1792年夏尔·迪穆里埃率领法国革命军进入奥地利属尼德兰,他受到了范德努特的追随者和“巴达维亚军团”的协助,虽然当时法国人在内尔温登战役后战损严重,却依旧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1794年12月法国人控制了莱茵河以西所有土地,除了有城墙保护的卢森堡、美因茨和马斯特里赫特,并跨过冰河进入荷兰。当时一只荷兰舰队在泰瑟尔岛抛锚停泊,被一群踏冰而来的轻骑兵击溃,巴达维亚共和国宣告成立。皮什革鲁将军则继续率领“巴达维亚军团”继续征战,最终在1795年征服比利时全境。
一般的刺客都会想着退路,服毒这种方式只有在中古时代才有。1798年的征兵与拿破仑远征埃及有关,虽然当时第一次反法同盟结束了,奥地利放弃了比利时统治,督政府却不信任拿破仑,继续征兵引发了“农民战争”,布拉班廷、林堡、相继发生暴乱,尽管这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