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晋中镜> 第二十四节 引路人 -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节 引路人 -(1 / 2)

司空府,曲折的游廊上,管事带着一名身穿月白刺绣锦袍的年轻男子走至书房门口,然后就转身走开了。

张舆从落满霞光的竹林中走出来,身后的朗清还抱着一张琴,他意味不明的朝那人望了一眼,什么也没说就抬步走远了。

须臾,张祎从书房走出来,他施了一礼,然后就步入书房。

只见张华坐在书案前,捧着一卷诗集看着,口中念诵着诗句:“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张华读的是曹操所写的《蒿里行》,当时各路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共同起兵征讨董卓,这支联军却各怀私心,都想着借机扩充自己的力量,故而驻兵不动,曹操却独自率兵攻打董卓,之后联军由于各自的争势夺利,四分五裂,从此开始了长期的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年轻人从张华这悲楚的声调和沧桑的目光中,似乎了解了他念这首诗的深意。

今日张华进入尚书省参加八座议事,诸曹长官依旧是各怀鬼胎,朝廷自上而下,腐败成风,支撑世间正义的官员已经寥寥无几,同僚之间不同心协力,反而相互拆台,张华很清楚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价值,和他们争斗了数十年,剩下的只是无奈和疲惫。

这个年轻人正是郗遐,他也在早朝上领略到了这些人的高超本领,有人喜欢装和事佬,有人甩锅本事绝对一流,还有人就站在旁边冷眼看热闹,眼下改革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他们自然要同心共济了。

自杨骏被株后张华就斡旋在他们各大世家之间,使皇室的权力与士族阶层和豪强之间能保持平衡,维持这些年朝局的安定实属不易,年轻人发乎于心的躬身施礼。

“季钰拜见张司空。”

张华放下了那卷诗集,缓缓说道:“昔日反对曹魏阵营的人都说曹贼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窃取汉室正统,可实际上他一生只称魏王,并未废除汉室正统,所以也算不得纯粹的窃国者。

说起来在东汉末年他也称得上是民族英雄,对内平定了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了匈奴鲜卑,稳定了北方局势,实施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惠及百姓,他确实是个拥有雄才大志且心怀苍生的人,在他写的诗作里,我比较喜欢这首《蒿里行》。”说着示意郗遐坐下。

郗遐沉默了少顷,没有去坐,只是沉声说道:“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魏武帝一生征战无数,经历过许多失败,但他始终没有丧失斗志,他还在暮年写下一首《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依然怀有大志,张司空既然欣赏他的诗作,那么也该如他那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张华捋须点头,笑道:“公安说你没有变,可我看你是变了,变得沉稳又自律。”

郗遐苦苦一笑,“之前在荆州经历了一些事,原想着回到洛阳担任郎官会比较清闲,平时可以吟诗读经,修身齐家,可我在度支曹的那些郎官里面是最忙的,也就比那些令史略强些。”张华端起盖碗,慢慢说道:“崔治和山延也在度支曹,你和他们不是很相熟吗?”

谷縦</span>郗遐先是一愕,脸上渐渐地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原来是张华有意安排他们二人进入度支曹的,便颔首说道:“多谢张司空体恤。”

张华抬头望了他一眼:“平叛张昌之乱,你还能顾及到云梦县百姓的安危,在中牟县又阻止了叛军营救东瀛公的计划,你很有主导性,不进御史台是对的。”

御史台干的都是得罪人的事情,郗遐没有选择走郗虑和郗隆的老路,远离监司之职,开辟新道路,是明智之举。

在张华看来,郗虑和路粹都是才高德薄之人,虽然郗虑受学于郑玄,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但是他的行为不符合士大夫心中的道德标准,他身为御史大夫,实则是曹操铲除异己的助力,与现在许奇配合司马衷的意愿所做的事没什么差别。

郗遐淡笑说道:“收复云梦县并非我一人之功,而中牟城中百姓能够有惊无险,全赖司隶校尉派去的人技高一筹,我也只是配合他们行动,因家事提前离开中牟,没能查清高勉一案,只能算是功过相抵。”

郗遐这话听起来谦虚,实际上是委婉的表达不满,自己在中牟县白辛苦一遭,司隶校尉部的那些人却连声感谢都没有。

张华明白他的心思,温和说道:“能者多劳,各郡国的月旦钱谷簿也快该呈送到洛阳了,恐怕接下来你还要更辛苦些。”

各郡国每年分四季向度支尚书呈送月旦钱谷簿,以便度支尚书掌握全国钱谷概况,同时度支尚书也会执掌会计、凡军国损益、事役、粮廪等事宜。

凡入洛钱谷金帛等物资都由度支部保管和库藏,库藏保管也是分工明确,仓部郎负责诸仓账出入,金部郎除了负责内外诸库藏的文书账目外,还负责权衡度量等事。

杜预和张华都曾先后担任度支尚书,杜预还曾向晋武帝上奏,奏疏上涉及到立常平仓(为调节粮价、备荒救灾在各地所设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