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呆了半晌,这才回过神来:“协定和旨意是内监府派监军送去的!”
“那这个监军该杀!”
“可是当初朕什么也没交代,什么也没说,就让他们去送这份东西!”
“那也要杀!包括当初传旨意的其他知情人,不然要是传出去,那个责任就是皇上你的!”
洪承畴很狠,他看的也很清楚。虽说原因现在还不知道,但是问题十有八九出在左良玉身上,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明了,他也不能明说。但是首先要把朝廷和左良玉之间的联系斩断,无论发生什么事,朝廷不能担责!
崇祯想了半天,想明白了:“你是怀疑左良玉有问题,是左良玉造成了眼下的局面?”
“这个臣现在还不能确定,需要等到后续的来报。但是左良玉在江南拥兵自重,在江南他没有什么对手,完全有可能做出利令智昏的事情。这个人的品性大家都清楚,皇上的话都当耳边风,我怀疑你送去的那份旨意他连看都没有好好的看,更何况襄阳藏得很深,他们跟别人轻易是不会动手的,更不会亮出家伙,在常人眼里就是一支弱军,我和襄阳交战的结果,襄阳不说,我为了朝廷的面子也没说,外界都不知道。眼下刚刚秋收,襄阳今年肯定又是丰收。左良玉完全有可能脑袋发热,做出不可收拾的事情,我现在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发生的原因有多严重,不过按照我刚才所说的,襄阳手里掌握的大家伙如果要收拾左良玉,左良玉根本就逃不出汉口。怎么会把战场移到了岳州长沙那一边,那是在湘江上,一个追一个逃,左良玉难道长翅膀了?如今10天过去了,战局不知道蔓延到了什么程度。皇上,这种局面是很严重的。左良玉和他手底下的军队不管怎么说总是我们朝廷的,左良玉与襄阳开战,就相当于我们朝廷与襄阳开战。一旦我们与襄阳站到了对立面,我们之前所做的所有一切,都将前功尽弃,而且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是不可逆转的,所以朝廷必须先要与左良玉撇清关系。臣没资格说这样的话,但是臣建议,如果真是左良玉挑起的战端,要平息襄阳的怒火,至少左良玉该杀,还要把左良玉的人头交到襄阳!”
崇祯心头一跳,这左良玉谁杀得了?他就是一个军阀,在南方他就是一个土皇帝。想在哪里就在哪里,想杀谁就杀谁!
洪承畴看出了崇祯的担心:“皇上,你多虑了!在这一仗没开打之前,左良玉的手下是有几十万军队,而且我也知道你轻易不想惹他。可是这一仗打完以后,如果襄阳真的穷追猛打的话,左良玉不是还剩多少兵的问题,而是他还能不能活下来的问题,左良玉的军队连同他平贼将军这个名头都有可能被襄阳全灭了。我刚才的意思是说,我们要抢在襄阳的前面,先把左良玉解决了,掌握主动权!如果你暂时不想杀的话,先要把他擒住。这样我们和襄阳之间还有谈判的筹码,不然的话我们就全部要看对方的脸色了!”
“襄阳会不会本来就要想与我们大明动手,只不过是左良玉撞在了刀口上。他们是先南方后北方,随后全部占领我们大明?”
洪承畴摇了摇头:“这种可能性不大,当初签订休战协定的时候,大家所看到的是他们刚刚占领襄阳立足未稳所以要与我们休战。可是你们想想看如果他们立足未稳,有能力对这个世上最凶悍的10万清兵进行攻击,并且是大胜。胜了以后还销声匿迹,毁尸灭迹!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露出来的还只是冰山一角。他们藏得非常深,那运河边上被解救的40万百姓去了哪里?大明没有一个地方多出人来,襄阳也不可能。因为襄阳这个地方他们腾出来是准备招收流民的。这说明他们肯定还有地盘,而且地盘还不小。之前傅大人跟我说起,他怀疑郑芝龙的消失,是与襄阳有关。当初我不置可否,现在我可以认定,傅大人当初的推断是准确的。襄阳有强大的海上运输力量,他们说不定在海外还有强大的地盘。所以他们一直有这种实力,只不过是深藏不露。当初签订休战协定他们也是有诚意的,至少也是希望像这样的平衡维持一段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诚意还要比我们足,如果要想侵吞我们大明当时就可以做了,何必等到今天。再者,真要打我们大明,肯定是北方先动手。因为我们的军事力量都在北方,只要北方占领了,南方就会不战而降。从左光斗的急报上看,北线一切稳定,交界处除了检查人员之外,根本就没有驻守军队,双方人员来往的通道也一切正常,对方根本就没有拔剑怒张的意思,这说明他们无意跟我们动手。而战事却发生在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这就是我怀疑左良玉最大的原因。当然现在下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除了等待后续的来报之外,我马上起身去南阳一趟。那里离开战区近,消息也多。如果有可能,我准备只身去襄阳。我不带人,只是想了解原因!”
崇祯突然燃起了希望:“亨九,能不能说动他们退兵,回到原来的边界?”
洪承畴一阵苦笑:“皇上你高看我了,他们既然动手了,而且还不死不休,那么肯定有战略目的。我这一趟去,首先是要探明原因,另外也要了解他们的底线。我们的诉求不能超越他们的底线,不然就什么也达不到,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继续糜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