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其他类型>明末自由行> 第 540 章 第538章.徐光启的请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540 章 第538章.徐光启的请求。(1 / 3)

想通了这一切,徐光启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虽然已经看到了大明的末日,但是曙光就在眼前,心中的淤积也消了一大半:“欧阳姑娘,你说的这一切都在理,但是老朽总想为天下苍生做一点事。我这两天在襄阳各处转了转,今年襄阳的粮食是少有的大丰收。我问过了,每亩都要达到不敢想象的10石多,这个记录是史书上记载的好几倍!我听棋儿姑娘说,你们良种试验场的产量要逼近17石,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相当于你们种一亩地,大明要种上十几亩才能赶上这个产量,如果大明的土地上粮食能够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翻一翻,大明就会少饿死不少人。老朽斗胆,为天下的苍生向姑娘求助,你能不能把这些收获的稻谷作为种子卖一部分给大明!”

喻梅萍摇了摇头:“徐爷爷,你的这个要求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我不能答应你的请求!”

“为什么?你们不是也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吗?”

“你别忙着打断我的话,我还没说完,这中间有几个原因。首先,我们收获的这个稻谷是不能做种的,它到了下一代就会退化。如果把这个稻谷当种子种下去,明年有可能绝收!我们所有种下去的水稻的种子,都是上一年专门培养的,因为金贵,我们都派了重兵把守。今年的休战协定签订以后,我们估计要平稳一段时间,我们的土地不再扩大,那么我们培育的良种的量也是固定的,没有十分的多余,这是其一;其二是我们一旦出售这个良种,价格肯定不菲,朝廷拿得出这笔银子吗?他们愿意拿吗?崇祯恨不得是抢过来;其三是你扪心自问,如果这些良种真的到了朝廷的手里,他们会救天下百姓吗?最后这些良种还不是到了官僚大户手里,他们与佃户的分成比例会更高。种出来的粮食他们会高价出售,百姓照样挨饿。这么做肥了谁你心中应该清楚,采取这样的方法于事无补!但是我们还是采取了大量的方法,大批的收留难民,就是其中的一种。今年到现在,我们襄阳已经收留了大约1,000万的难民。这相当于你们大明的1/8人口,这相对来说减轻了你们的压力。上一次签订休战协定的时候,洪承畴也看到了这一点,他提出向我们购买,我们答应了卖给他20万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这样也间接的减轻了你们大明粮食的压力!”

“洪承畴拿得出这笔军饷吗?”

“拿不出,但是他是以石炭和猛火油来与我们交换的!”

“价格是怎么结算的?”

“石炭和猛火油的价格是固定的,而粮食的价格我们以北京和南京的粮价的平均价给他打了个85折,这个价格是在襄阳的成交价他接受了。我们的交易是大米,洪承畴提出来要一部分稻谷,我也答应了,但是与大米同价!我已经明确的告诉了他稻谷不能做种,但是他还是坚决要,那我就不管他了!你参观过我们的农业机械,我们把稻谷碾成大米过程非常简单,而且碾下来的康麸我们还有用,所以我们不吃亏!但是我们对石炭和猛火油的需求也有限,这20万石是一个限再多我们也不要了!”

徐光启听到这里,已经明白了其中的诀窍,他有些微微的失望。

“你老也别太失望,明年的谷种现在也收获了。你再多逗留两天,你走的时候我会送一点谷种给你,你就在你们徐家自己的田里播种。至于怎么救百姓那就是你自家的事了,另外我还会送你相应的肥料!”

“肥料不是我们到处都有吗?”

喻梅萍摇了摇头:“这不够,普通的农家肥料远远不够庄稼的生长,还必须施以专门的肥料帮助植物生长。植物生长的肥料最主要的是三个元素,氮、磷、钾。氮肥的作用是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植物的营养生长;磷肥的作用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钾肥的作用有4条,1是促进酶活化:钾是六十多种酶的活化剂,钾肥能提高植株体内酶的活性;2是促进光合作用:钾肥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提高产量;3是增强抗病性:能增加作物的抗病、抗旱和抗寒能力;4是增加品质:钾肥能提高果实的营养。什么时候施用什么肥,这些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我会把如何使用这些肥料,写在一张纸上,你到时候按图索翼,注意不能超量,也包括一套农事管理的方法。当然这样的方法只针对我们提供的种子,我们襄阳公署有一套完整的农事班子,他们一直在各地观察农作物的长势,适时的指导各地的农业生产。如果你尝到了甜头,明年还可以派人来襄阳索取,我还会给你的。量不大,但是我不要你的钱,算我送你的,也请你做好保密。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

徐光启的眼睛亮了,这是他此行最大的收获:“欧阳姑娘,请你放心!我们徐家一定会尽最大的力量,帮助那些百姓渡过难关。只不过你刚才所说的这三种元素,除了磷之外我闻所未闻!”

“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去探索的秘密多了,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通过不断的探索过程,我们现在也仅仅是掌握了一些皮毛,还有许许多多的秘密在我们前面等着,等待我们去不断探索。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粮食问题根本就不是大问题。我们襄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