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对方也是靠近了城墙,扶苏这边也是果断的就直接让弓箭手放下了自己手中的弓箭,而提起了放在他们身旁的武器,让他们拿起手中的剑,然后在城墙上面等待着对方爬上来,在这种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弓箭根本就发挥不出它们应有的威力,还不如一杆长剑用的好使。
情况也是在一次发展为之前的那种焦灼状态,因为双方谁都奈何不了谁,毕竟对方虽然兵力多,但是想要爬到城墙上实在是十分的不容易,而且路途也就那几个云梯,就算他们倾注了再多的兵力,也是不可能立刻就把城墙攻打下来。
而扶苏也是发挥出了他应有的实力,在城墙边开始大发神威,任何一个敢靠近城头的敌人都直接被他一刀斩杀,对于敌人,扶苏是根本不会手下留情,毕竟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一个失误可能就会造成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在这是自己又怎么可能会发呆起来呢。
白起那边的情况和扶苏差不多,毕竟对方再怎么说,也只是准备了这几条云梯,而对方的攻城木却根本不可能到达城边,在第一次进攻当中扶苏,就已经让自己手下的士兵重点关照他们之后的情况确实和扶苏所想的一样,只要那巨大的原木没有办法将城墙顶开,那么扶苏就根本不用担心对方会在短时间之内把城墙攻破。
虽然对方在弓箭的招呼下,还是有一些人马跑到了城墙下面,但是这几个人根本不足为虑,他们根本就不足以再次把地上的木头扛起来,然后把城门撞开。
而且守城的那些将士也不是吃素的,就算对方使出吃奶的力气,也不可能这样轻易的破开了他们的大门,而且对方跑到城门口的时候,城墙上面的士兵就无法攻击到他们,但是却可以向下面丢石头和木头。
从那么高的城墙上面把石头丢下去,足以将城门面前的那些敌人全部都砸死,就算不行,伤残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样一来就使得对方尤为难受,想要快速的把城墙攻打下来,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但是投入的兵力越多,却会让他们的伤亡更加严重,而且路径也是越来越困难,这样的话就会让对方生出一种打成了胶着战的感觉。
本来在袁绍的印象当中,像扶苏这样的小人物,只要自己发兵就足以将对方推平,可是现在变成了这种情况,实属是袁绍自己想不到的。
毕竟在这之前扶苏都已经考虑到了这样结果,胶着战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就算自己这边兵力没有对方多,但是依靠着城墙足以以少打多,并且磨掉对方的一层皮。
所以说到最后发展成这个样子,还是在扶苏自己的预料之内,但是这种情况对于袁绍而言是极为不妙的,毕竟袁绍这次来是为了收回失地,可不是为了在这里和扶苏打打闹闹,如果到最后动静弄的实在太大,就算扶苏他和曹操的关系不怎么样,但是曹操为了他的土地,肯定会在必要的时候过来支援扶苏,等到了那种情况下,以袁绍的疲惫之兵怎么能够和曹操的精锐相比呢?
这也正是袁绍自己现在担心的一个问题,但是现在自己已经进退两难,如果在这个时候退出,不就是告诉别人自己连扶苏这样的一个小人物都打不过了吗,可是如果继续陷下去的话,袁绍也不知道自己这边到底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将扶苏的这座小城给推平。
这件事情实在是让袁绍十分的头疼,根本就不知道要如何去做,并且袁绍自己可磨不开这个面子,在这个时候直接退兵,并且自己的尊严也不允许袁绍就这样离去。
那么多人看着呢,如果袁绍就这样离去的话,岂不就是让自己丢了脸吗,到最后收益的还是扶苏,因为打赢了自己对于肤色而言就是一个十分好的结果,如果是袁绍自己主动退兵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所以说袁绍现在根本就不可能轻易的退出这场战争,而扶苏也知道,如果自己在这里继续受下去的话迟早有一天会失败,但是在失败之前,却可以尽可能的磨掉对方的兵力,就算是在自己临死之前为别人做一点贡献吧。
只是这种情况,扶苏也不敢保证是否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如果对方真的狠下了心,将所有的军队全部压上来的话,扶苏这里根本就不可能守得住!
但是扶苏也知道袁绍是一个要脸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拉下脸,然后将他所有的士兵全部派过来攻打自己,这对于袁绍而言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而扶苏也正是抓住了袁绍的这一点,这才敢在这里继续守护下去,不然的话,袁绍第一波进攻的时候直接大军压境,扶苏根本连受都不敢受,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直接的离去了。
只是袁绍那边看到扶苏这里继续挣扎着,他的心里面也是摇摆不定,既希望能够继续派兵攻打,也是希望自己手下的士兵不要损伤那么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袁绍也是清楚,但是他内心当中的骄傲自大根本就不允许他这样做。
“还好还好,袁绍,他果然拉不下脸面做出这样的事情,不然的话我在第一波肯定就支撑不住了,幸亏袁绍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我也清楚他这一点,不然的话我根本就不可能坐在之前的演说当中,直接对着士兵说出了那样的话,看来袁绍还是我印象当中的袁绍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