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向总感到吃惊的,还是临水真空的装配车间。
他终于见识到了周大林说的,所谓流水化作业。他确信自己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就是周大林的独创。
工房还是那种老旧工房。工房中间是一个挨着一个的,半米高的平台,四周都焊着一米来宽的铁扶梯。工人通过扶梯,可以上到平台上去。
每个平台都有四五十个平方米大小,上面放着没有组装完毕的设备。平台两侧,都有一条一米左右宽的铁轨,穿越整个工房,在工房的两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环。铁轨上有不少平板车,用来运输工件。
工人上班,不是直接到工房里去,而是先去工房另一侧的调度室。
调度室有一百多个平方,被分成两个部分。一头小一些的屋子里,有四五个值班调度员,每个调度员的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剩下的大屋子,沿墙摆一圈桌子,每个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
工人上班后,先到这些电脑当中的任一台电脑跟前,输入自己的工号签到,然后电脑就会显示这个工人今天的任务,装配几号平台上的设备的那个部分,需要领用什么工具和配件。
然后,工人根据电脑指令,去材料室和工具室领取需要的工具和零件,用平板车运到自己要工作的那个平台跟前,用行车把重的零件吊到平台上,其余轻的东西,则自己拿着,通过扶梯,拿到平台上。
多数时候,是两三个或者四五个工人一起接到同一个指令。那么,他们就算是一个小组。大家在更衣室里汇合,一起去执行电脑分配的任务。
任务执行完毕,再回到调度室,在电脑上显示自己任务的那一栏,用鼠标点一下。那一栏的末端,便出现一个绿色的对钩。
接下来,调度室里的一个值班员,就会从自己的电脑上,看到工人完成作业的信号。值班员通过对讲机通知质检员。
这时候,质检员就会去那个平台,检验工人装配工作是否合格。检验合格,质检员依旧是用对讲机通知调度值班员,值班员再对完成任务的这组工人,重新分配工作。
如果质检员发现问题,这组工人就得重新返回作业平台,根据质检员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改进,或者重新装配某些零件。
同时,电脑也会记录一次不合格操作。这个,到月底发工资的时候,就会生成质量罚款。
所以,工人想不被罚款,就必须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一月不合格次数超过警戒线,工人就得暂时下岗,到培训部报到,进行培训或在车间里跟随其他班组跟班作业,相当于重新学徒。培训和跟班作业,都不能拿计件工资,只能拿最低基本工资。
一年被培训两次,到第三次的时候,工人就不能再从事过去的工作,要被降级使用,从事更简单,工资也相对低的工作了。
这是每一个工人都不愿意发生的事情。不想发生这种事情,就得认真对待每一次电脑分配的任务。
这种流水化作业,还体现在工人的作息制度上。
过去装配工人上班,几个人摁着一台设备从头装到尾,效率极低。现在,一组工人只装配设备的一部分,虽然提高了效率,可是也有一个相互撞车的缺点。上一组装配工人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下一组装配工人就只能等着。周大林就用了一个弹性工作法,避开了这个缺点。
工人上班时间是弹性的。上一组工人工作的时候,下一组工人不用在厂里等着,可以不用上班。上一组工人完成了工作,调度值班员才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下一组工人上班。
整个装配车间,有四十多个装配平台,工人不会像过去一样,只在一个平台上工作,而是哪个平台正好轮到他们负责装配的作业,调度就会通知他们,上班去哪个平台工作。
如此一来,四十多个平台轮流作业,工人和设备装配工作都能够合理错开撞车,整个装配车间的所有装配平台上,就跟流水一般,一拨工人离开,一拨工人立刻上来,进行下一轮作业。这就是周大林称呼这种工作方式,是流水化作业的原因了。
这种工作方式,别说向总没见过,跟着他过来的整个班子,连听说都没听说过。仅仅这一项发明,整个装配车间的效率和质量,还有成本,得到了恐怕不止一倍的优化。
怪不得临水真空的设备质量会一下子变的这么厉害,可以完全媲美于国外同类产品。就周大林发明的这个管理模式,估计外国人都不会。
其实,周大林也没有那么神。这个办法也不是他发明的,几年之后的北车,就是用这个办法进行管理的,他在后世见过,也用过了,只不过照搬一下而已。这一下,向总当真是受益匪浅。西北化工有好多类似临水真空这样的工作环境啊,如果都采用这种流水化作业模式,那西北化工的生产效率,恐怕也要提升不止一个档次,这叫歇人不歇马,停人不停机啊!
不过,想实现这种流水化模式,首先得有一套工作软件才行。这套工作软件,是快腿公司线上软件优化研发部开发的。向总想这么搞,临水真空现在用的这套软件,恐怕并不完全适合,需要根据西北化工的实际作业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向总就得需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