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呢?”
“皇上,工部制定的全国道路计划,内阁反对,皇上也没有批准。臣请皇上重新审核。”
工部尚书王时中站出来。
不过王时中刚刚站出来,蒋冕就斥责道:“王尚书难道忘了秦二世而亡和隋二世而亡之教训。”
“蒋阁老,我没忘记。但我不明白,工部制定的道路计划,和秦二世、隋二世有何关系?”
王时中可一点都不在意蒋冕的身份。
蒋冕是内阁次辅又如何?
蒋冕只是比王时中早了一届,王时中入仕也四十年,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四十年。蒋冕科举的时候,的确是成绩好。不过也就是得到了杨廷和的提拔,才有了现在的地位。
但王时中不服。
王时中可是在地方打拼多年,在地方政绩显赫,才有了现在的地位。而且要不是之前王瓒他们想要更多的权力,被皇帝打压的话,自己现在不是吏部尚书,就是内阁阁臣。
不过既然没能够成为内阁阁臣、吏部尚书,王时中当然要给自己的部门增加权力。
工部在六部当中,权力只能说是一般。
所以王时中要自己努力。
王时中看到朱厚熜很是重视交通建设,因此他制定了一份全国道路计划。没想到内阁反对,给皇帝的票拟当中直接表达他们的反对想法。皇帝看完这份折子之后,也没有说同意,或者不同意。
这是王时中不能接受的。
王时中现在六十四岁,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因此廷议当中直接提出了这个话题。
“王尚书,你自己觉得没有问题吗?你说工部十年之内要铺设十万里的道路,要朝廷每年拨款400万两和600万石的粮食。再说十年铺设十万里,一年铺设一万里。王尚书,你可知道一万里是多少吗?一年铺设一万里,你拿什么铺设一万里?不要说是四百万两,你就是一千万两,要铺设一万里都是困难重重。这还只是道路建设,你们工部还有一大堆的水利建设方面的计划。滥用民力,造成民怨沸腾,这就是秦二世而亡,隋二世而亡的原因。你是想要把大明朝拉入这样的境地吗?”
蒋冕毫不客气的斥责王时中。
但王时中一点没有退缩的想法,直接顶回去。道:“蒋阁老没有在地方当过官,对于地方情况不熟悉,所以才会有如此的想法。”
王时中还嘲笑了一句蒋冕。
你一个没有在地方当过官的,哪里知道具体事情。
然后面对朱厚熜道:“皇上,当年蒙古人南下,成立元朝。他们以京城为中心,在全国设立驿站,铺设驿道。总共铺设了七条重要驿道,成为了全国最重要的七条道路,全国主要大城市都连上这些驿道。然后以这七条主要驿道为主,铺设了连接其他地方的小驿道。这样总共在全国设立了1500多个驿站。光是其中的七个主要驿道,就有四万多里。加上那些小的驿道,光是驿道就有十万里。本朝开国之后,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都非常重视驿道的建设,在元朝驿道基础上,不仅拓宽了驿道宽度,还增加了驿道距离。目前全国驿道,还有一些其他道路,十万里是有的。工部的计划是,重新检查这些驿道。对于有些长年失修的驿道,重新进行修整。然后围绕着目前几个重要城市,重新开辟重要道路。”
“哪些道路?”
朱厚熜确实是看到过工部的折子。
但真没有细看。
因为朱厚熜看内阁的票拟,驳回了工部的计划。所以也没有仔细看,直接就放在了一边。内阁权力的增加,和皇帝偷懒有关系。朱厚熜也不是超人,不可能什么奏折都仔细看。
朱厚熜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
内阁直接否定的折子,司礼监也没有跟朱厚熜说过。毕竟六部为自己部门争取权力的折子,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内阁否定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因此司礼监也没有当回事情。
所以朱厚熜也没有太在意这份折子,也没有仔细看过那份折子。
现在听王时中的话,朱厚熜还真是很感兴趣。当年蒙古入主中原之后,元朝是非常重视这方面的建设。最有名的一个道路就是后来被誉为张库大道的道路。也就是张家口到库伦的道路。
这是忽必烈定都北京之后,为了加强对于外蒙古的控制,修建的道路。
后来这条道路被称为“用白银铺就的商道”。因为这条道路从明朝、清朝一直到民国,都是北方非常重要的商道。特别是茶叶贸易非常繁荣。清朝为了卖出更多的茶叶,甚至把中国主要的茶产地和这条路给连上。俄罗斯自己也重视这条路,清朝的时候这条路一直延续到俄罗斯莫斯科。中国的茶,通过这条路源源不断的卖到了俄罗斯和蒙古。清末民初的时候,这条路最高的贸易额甚至达到了白银一亿五千万两之多。和另外一条四川——陕西——山西到蒙古,最后进入俄罗斯那条道一起,成为了明清时期中国和俄罗斯、蒙古最重要的商业道路。
“皇上,朝廷铺设道路,主要是战备道路,以往朝廷主要修的都是这种道路,就像是大同到丰州道路,就是这种形式。但臣认为目前全国战备道路修的差不多了,剩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