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了身子。
“科举以后也要往这方面发展。多重视考生策论,而不是只注重考生的文采。策论也是多重视文章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华丽。朝廷科举要选拔能干的官员,不是选拔能读书的官员。”
“应该如此。”
高友玑是连连点头。
从心底里赞同皇帝的话。高友玑从来不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其他人差,但正因为科举成绩不好,所以起点就很低。别人在京城当几年京官,然后外放出去就能够从从四品、正四品起步。可是科举成绩不好的官员,只能是从正七品的知县开始。起点一下就落后别人一大步。
“熊浃如何?”
“不畏艰险,不畏权贵,不惧自身安危。”
“嗯。”
朱厚熜点头。
六科吏部都给事中熊浃,也是朱厚熜大礼仪之争的功臣之一。当时熊浃在六科,和史道一起,为皇帝站台。也因此熊浃才能够在短时间之内,从礼部右给事中迁为礼部都给事中,然后又从礼部都给事中,迁为吏部都给事中。现在熊浃年龄也不小了,也不能继续在六科,到了该放出去的时候。
大礼仪之争的功臣,皇帝都给与了提拔。
这也是皇帝的回报。
“底蕴和熊浃,卿认为谁更适合担任辽东按察使?”
高友玑想了想。
很快道:“皇上,臣认为熊浃更适合。”
“怎么说?”
“辽东人口成分复杂,目前辽东人口主要来自四方面。流民、贱民、军户、草原部落,他们虽然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很多人都不懂‘大明律’,或者是不在意‘大明律’。贱民多年受到欺压,流民本身就是违反‘大明律’的人群,军户一直以来都是卫所自己管理,草原部落更是不懂礼仪,不懂圣人之学,更何况是‘大明律’。未来几年辽东人口的增长,也主要是靠这些方面的来源。这些根本不懂,根本不遵守‘大明律’的人群,若不严加管理,辽东必然秩序大乱。这种情况需要法度森严,让他们明白‘大明律’的威严。因此臣认为辽东需要熊浃此等不畏任何势力影响的按察使坐镇。至于底蕴,能力全面,臣认为应该负责更繁杂的工作。”
朱厚熜点了点头。
高友玑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辽东是新开的省,而且辽东本身就是边境省份,和草原部落时常接触,也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更注重武力,更信奉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这样才能够在边疆地区生存。
至于后来涌入大量的人口,主要是流民和贱民。这两类人,也有同样的问题。贱民保守社会歧视,受到地方欺凌,你还能指望他们多么善良。包括流民,那都是因为活不下去才成为了流民。成为了流民之后,谁知道他们过了什么样的生活。说不定里面还有不少人是参与过流民暴乱,杀过人,甚至吃过人也说不定。你同样不能指望他们多么的纯真善良。
因此对于他们必须要实施严厉的管理。
在他们的心中,重新树立“大明律”的威严,朝廷的威严。这就需要一个性格比较强硬,不怕得罪任何人的官员。熊浃的确是比较适合。
至于底蕴是一个全才。
很多方面都有涉猎。如果让他只是去负责律法,大材小用了。
“那就熊浃吧。吏部尽快的进行会推工作,推选熊浃为辽东按察使,然后上报。”
“臣遵旨。”
“辽东现在这个情况,比较复杂。筑城是很顺利,但筑城之后,怎么防御,怎么让更多人居住,怎么让人愿意在那里安家,都是一个问题。李宪臣(李承勋)主持筑城的辽河套地区,情况更是复杂。你认为这里应该怎么划分。”
高友玑是想过这些问题的。
因此上前在地图上,道:“皇上,臣想过这个问题。臣记得税务总司的姚总司长(姚镆)在贵州的时候,在贵州边缘地带成立了军民府。如毕节府,就是军民府,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臣想辽东的情况,和贵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朝廷在辽东是不是也可以临时性的成立军民府。”
“军民府,有道理。”
朱厚熜看着地图连连点头。
军民府是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边疆地区民户少,军户多。成立军民府,可以有效的统筹军政、民政,算是集权的一种方法。朱厚熜在地图上划了三个圈,对高友玑道:“你看在辽东成立沈阳军民府,辖沈阳、开原、铁岭一带,负责辽东北部地区。在抚顺这里成立抚顺军民府,主要负责抚顺一带。在辽河套地区成立河套军民府,辖新民、阜新、彰武三座新城。卿觉得呢?”
“臣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你回去之后,和兵部汪尚书(汪鋐),军事参议司李总参议(李钺)他们商量一下。然后派人询问盛应期的意见,等你们统一意见之后,写个报告。”
“臣遵旨。”
辽东,始终是朱厚熜心中最敏感的一个点。
虽然历史都改变了。
但朱厚熜总是忍不住想到,建州女真崛起,灭掉大明朝的事情。因此总是忍不住关注辽东的一举一动。朱厚熜知道,只有哪一天朝廷真正的控制了辽东,应该说是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