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96、一高(1 / 2)

秀才、举人留学,又是官派,待遇肯定不一样。

一行人稀稀拉拉说“是”。

不过胡大使也不以为意,也没有强迫他们非要说什么皇恩浩荡之类的,可能也觉得朝廷也是有如昨日黄花,撑不了几天了。

现在又是宣统小皇帝在位,没人会正眼看待这个小皇帝。

他微微颔首,又说留日后回国后的种种好处。

一通话,皆是威逼利诱!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这些学生不要做想不开的事情,给我们找麻烦,非要和乱党勾结,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胡大使挥了挥手,让他们这些官派生退下,接着又对自费生讲话。

比官派生多了一些内容。

学习好,能转为官派生,到时前途似锦,一路光明!

争取好好表现。

老话长谈。

出了驻日使馆。

仍旧是从沪市带他们来东瀛的驻日公使。

公使姓吴,名字不知为何,一贯称呼为吴公使。

吴公使也没有多废话,领着白贵等人,大概有八十人左右,在附近的车行租借马车,径直前往第一高等学校。

从明治维新颁发《学制》以来,东瀛的教育就不断改革,最初东瀛的中学教育学制不一,短则两年,长则六年,经过整顿,一八八六年改为寻常中学(五年),和高等中学(两年),实行七年制。

寻常中学相当于现代教育的初中,高等中学则是高中。

与此同时,在一八九四年高等中学改称“高等学校”,这也是为何东瀛高校是高中的缘由了。同时在全国五个行政区域设置五所官办高校,为大学预科,这五所高校,分别以第一到第五称呼,位于东京都的就是第一高等学校。

一高位于东京都的八王子市,距离东京都中心约四十公里左右。

坐在马车上,白贵看着手中的一沓钱。

驻日使馆发了三十日円的津贴,节俭着吃,可以说能够几个月的花销了。

现在东瀛的物价是一等米六十钱每升,面粉三十三钱每升,肉能贵些,牛肉大概一元二十钱一斤,鸡肉三元六十钱一只,不过水产便宜,都是十几钱就能买上一尾鱼……

如果是不太节俭,去置屋包上几个妹子,也能潇洒过一个月!

“如果驻日使馆能够一直这么大方就好!”

“估计这三十日円就是这半年,甚至一年的津贴……”

白贵摇了摇头。

他从刘学裕的口中也知道了一些留日生的窘迫,钱根本不够花的,驻日使馆大概也是念在他们初来乍到,所以才发了一笔津贴,后续的津贴可能就一直拖欠了事。

现在的清廷已经拨款拨不了多少了。

让人难以启齿的是,驻日使馆需要向东瀛银行借债,才能勉强度日。前些年的驻日使馆,还是中式建筑,但因为老化,实在不堪造就,只能让清廷打了九千日円重新修缮。

使馆是一国之脸面。

但这钱,清廷也是拖欠的。

八王子市位于关东山地和关东平野的分界线。

一路上,驱驰马匹,不到一个多时辰,就遥遥望见了关东的低矮的高尾山。

马车停在校门口。

这是颇为西式的学堂,在学校的正门口上当中,镶嵌着一高的校徽,罗马神话中女神弥涅尔瓦代表「文」的橄榄,军神玛尔斯象征武的「柏叶」,象征着文武双全。

入目处,抬眼望去,能看到正对大门两层洋楼讲堂上耸立的高塔,圆形塔顶,镶着硕大的自鸣钟,塔顶是金顶,夕阳的余晖落下,金灿灿一片。

吴公使带他们进入了办公楼。

在校长办公室,白贵站在过道走廊上,靠在墙边,看到了一高的校长,斯斯文文的,中年人。他看了一眼在门口贴着的名牌,名叫吉野宏建,墙上还供奉着一尊孔子画像。

谈了大概一两刻钟的时间,吴公使走了出来。

“你们待会就可以入学了,如果有什么想要托办的事情,尽管可以找使馆,还有一些生病,邮递信件,也都可以到使馆前来……”

吴公使看了一眼眼前的学生,叹了口气。

留在走廊的留日生,皆是道谢。

很快,就来了几名助教,领着他们去了学生的宿舍。

宿舍也是西式建筑,四人一间。

一高是学生自治制度,助教只负责一些杂务事宜。分配宿舍的事情是由学生部管辖的,学生部的人望见他们这些留日生进来,因为都是一袭的长袍马褂,拖着辫子,有些人就笑了起了。

等录好了姓名,学籍。

白贵皱了皱眉,看向嘲笑他们的学生,用日文,转身对刘明达说道:“我听说东瀛是重视礼仪的国度,没想到我来了后,才大开眼界。”

“为什么大开眼界。”

刘明达适时的捧哏道。

他知道,这是白贵开始引经据典,损这些东瀛人了。他们也不怕这些东瀛人,因为他们好歹是留日生,一有个三长两短,国际舆论东瀛也不好看。

再说,人要是怕事了,欺负的人更多。

这与白贵在鹿家时不同,因为那时他恭敬就是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