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日,国际茶日。
值此佳节,怡然居精心筹备了一场茶会。与会茶友,除了几个媒体朋友,大都是第一届茶文化大赛的选手。正如网上所言,因为热爱,他们中的不少人,还坚守在茶文化领域。叶紫云、李之南、楚丹阳、冉蒙蒙,已是茶圈中的新秀;于夏、王嫣然、刘曦,仍行走在习茶的路上。多年未见,难得重逢,他们兴奋地聊聊过往,仿佛重回大赛时光。
但热闹是他们的。竹西独自躲在角落里,不时地望望他们,显得格外落寞。吕海穿过人群,凑到她身边来,“怎么啦?羡慕吗?”竹西扭过头去,懒得理他。吕海又转到她面前,嬉笑着说:“我看啊,你跟姓方的,怕是难如愿了。不如,你再考虑考虑我吧?只要你跟我,我保证,让你过得比她们还好。”竹西嗤笑了一下,反问道:“这话,你信吗?以前,你不也这样说过?可结果呢?”吕海脸色变了变,迅疾又恢复如常,言之凿凿道:“我发誓,这回绝对是真的。不然,让我失去所有。你等着,就在今天,只要过了今天。”竹西警觉起来,趁他不注意,偷偷打开了手机录音。然后,她笑着问他:“那你说说看,为什么非要过了今天呢?”吕海见她笑,很是得意,便忘形地滔滔不绝起来。
茶会就要开始了,他们才结束了谈话。
怡然居内,茶会正有序推进。
主泡台前,丹阳率先入座,点上一支上好的沉香。不大一会儿,袅袅香气,飘散开来。茶友们调匀呼吸,心也跟着安静下来。任凭窗外烈日如火,室内却一片清凉。
再看丹阳,身着仿宋服饰,更添了几分沉静内敛的气质。她轻声慢语道:“难得佳日,旧友新朋,共聚一堂。我便献丑了,现示仿宋点茶,源出徽宗《大观茶论》,可称‘七汤点茶法’。”
茶友们无不敛声屏气,静心聆听,认真观察。只见她气定神闲,动作却极爽利,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燲盏,一气呵成。“接下来,该是点茶了。分七汤进行: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四汤,稍宽勿速,轻云渐生;五汤,轻盈透达,茶色尽矣;六汤,乳点勃然,缓绕拂动;七汤,乳雾汹涌,溢盏而起。请各位茶友,仔细观看,用心体会。”
只见她侧耳聆听水沸声,侍机提壶。注水入深色建盏,轻轻摇晃一周,再将水缓缓倒掉。舀上一匙茶粉,放入盏内,注少许水,用茶筅调成膏状。再注水,以筅击拂,再注水,再击拂,如此六次,动作或缓或急,均有定法。直至茶沫洁白绵密,咬盏不散。整个展示过程,伴着舒缓的《高山流水》,泡台上的一丛兰草,极具美感。茶友们仿佛走过幽邈的时空,经历了美与善的心灵洗礼。
表演结束,丹阳盈盈一笑,向各位茶友致意。茶友们这才缓过神来,纷纷赞叹不已。趁着热闹,吕海又望了一眼竹西。正巧竹西抬头,与他目光相遇。这短暂的眼神交流,在紫云看来,竟是说不出的遗憾。如果能够早点发现,就不必有今日的事了。紫云叹了口气,不自觉地摸了摸身后,又看了一眼之南,无奈地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主泡台前,已撤去点茶用具,换成了一套工夫茶器。接下来,轮到之南展示。她着米色茶服,大方落座,笑道:“今借丹阳宝地,为大家对冲两款茶。饮过之后,按老规矩,要猜出茶类,并做出品评。小心,有坑哦。”
多年不见,之南还是如此调皮。大家呵呵地笑起来。冉蒙蒙说:“你只管泡,品饮的事,就交给我们吧。”大家纷纷说是,对于盲品,他们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之南开始泡茶。工夫茶的冲泡,虽不似点茶繁复,却对水温、注水方式、出汤时间等,要求极高。只见水沸后,她并不急于冲泡,而是让水静滞一会,不时以手触壶感受温度,然后才开始温杯洁具,将两款茶分别投入左右盖碗,轻晃摇香,揭去碗盖,单边定点,悬壶高冲,稍待片刻,左右开弓,将茶汤倒入两个公杯中。如此重复两遍,公杯里的茶汤已有八分满。
冲泡结束,之南笑道:“两款茶,以公杯把颜色加以区分,绿色为1号茶,灰色为2号茶,请各位茶友,细心品饮。品饮结束,可要交流的哟。”大家又纷纷笑道:“知道了,还用你啰嗦?”
除了传茶、倒茶、品饮的轻微声响,整个茶室很是安静。待大家放下茶盏,微笑着抬头看向之南时,品饮才宣告结束。之南多么希望时间就此停住,可是,要做的事,她和紫云必须去完成,否则,就对不起纯净无染的杯中物了。她也微叹了口气,又尽速调整好状态,笑意重回脸上。之南挨个扫过茶友的脸庞,最后停在了竹西脸上,朗然笑道:“竹西,你是绿茶行家。在座诸位,你敢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那就麻烦你,先说一说吧。”
竹西已经吃出两款茶的不同了。只是放在茶会上,让大家品评,又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说,他们已经发现了掺假之人?那么,她的月儿,该怎么办呢?会不会因此失去方总的怜惜?她心里纠结起来,不由得看了一眼吕海。正在这时,之南点到了她的名字。
她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