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梧桐小筑的主人们,起了个大早。他们要回清风胡同的吴宅,庆祝吴桐母亲的六十岁生日。bj城是出了名的大,从城北到城中,步行是很难到达的。他们出了校门,寻思着打辆“黄虫”。正在张望等待时,有人轻拍了一下吴桐的肩头。回头一看,竟是满脸笑意的刘嫂子。
刘嫂子家的餐馆已经开业一段日子。叶远的字,挂在店里,很是装点门面;“马上有饭”的招牌,既亲切又家常;再加上坚持质量为本、待人热忱,小店的生意很是红火。
这天一早,刘嫂子正在店里忙活,偶然抬头,看见有人等车,再细看看,原来是叶家人。便停下手中的活计,亲自过来道谢。刘嫂子先是谢了吴桐,又再三谢了叶远。这一通真诚的谢意,反而弄得叶远两口子不好意思起来,连称举手之劳,何必多礼。
小紫云夹在大人中间,见有人夸奖爸爸的字好,心里很得意,拉拉刘嫂子的衣襟,“爸爸新写的‘静坐听蝉’,也很好呢。”吴桐浅浅一笑,“你不是嫌蝉拗口吗?怎么‘静坐听蝉’记得这么清楚?”刘嫂子看着可爱的小紫云,打心眼里喜欢,半蹲下身子,笑问她:“起这么早,吃早饭了没有?想不想吃豆汁油条?”
小紫云一听有好吃的,不自觉地咂摸起小嘴,将脑袋摇得似拨浪鼓。她不自己回答,却看向小超,“小哥哥,你吃早饭了没?要不要吃豆汁油条?”不等小超回答,小紫云又自问自答起来,“嗯,小哥哥说,没吃呢,好想吃呢。”这一番昭然若揭的小心思,逗得大人们都乐了起来。好巧不巧的,小超的肚子极配合地唱起了空城计。叶远笑道:“得,不吃也不行了。”
于是,在刘嫂子的邀请下,一家人说笑着进了餐馆。店不大,却布置得古香古色,饭食做得很是用心。不一会,一桌子的早点,便上齐了。
吃完饭正要离开,刘嫂子的爱人走了进来,说是“黄虫”到了。叶家四口,在刘嫂子夫妻的送别声中,上了面的,挥手告辞。
车开得很快,却也晃悠得厉害。大人还好,两个小孩子有点受不了。再加上刚用了早饭,竟然晕了车。小超稍好些,小紫云是吐了两次后,在妈妈怀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仿佛颠簸了好久,“黄虫”才拐进了一条胡同。又向前开了三两分钟,眼见到了一棵大槐树前,叶远才说声,到了。师傅停下车,收了车钱,便又掉转头,绝尘而去。
吴桐听老一辈讲,大槐树植于明朝,是清风胡同的标志。至于真假,胡同里的人,也不去深究,随便它长在那里,给大家伙带来荫凉。就连胡同里的阵阵清风,人们也说是大槐树带来的。久而久之,别人问你住哪儿,说是清风胡同,很多人常常摇头;若说住在大槐树胡同,人们常说的是,噢,原来是那儿,我知道。
吴宅离大槐树最近,是人们公认的风水宝地。
且说吴桐母亲知道女儿一家今天必定回来,早做了准备,时时翘首盼望着。听见门外车响,一连串脚步声渐近,便立马乐呵呵地迎了出来。小紫云一看见姥姥,便如快乐的小天使,张开小小的翅膀,迈开小腿,蹦蹦跳跳着,直奔她而去。吴母多日未见小紫云,也是想念得紧,便一把将孩子抱了起来,亲了又亲,一阵心肝宝贝地叫着。吴桐提醒道:“小紫云,昨天学的吉祥话,还记得不?”紫云想了想,便甜甜地,大声说:“祝姥姥,生日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吴母又亲亲她嫩嘟嘟的小脸,“小心肝,真是难为你了,说得这么好。”
吴母放下小紫云,又赶紧把小超搂进怀里,和蔼地说着“好孩子,我是姥姥”。小超被她一抱,竟觉得无比温暖,也顺口说出一句吉祥话:“祝姥姥健康长寿,幸福安康。”吴母慈爱地摸着孩子瘦削的脸颊,心疼道:“好孩子,说得真好,姥姥喜欢得很。”
吴桐很是惊异,看了一眼叶远。叶远也摇了摇头,他也正奇怪,小超从哪学的吉祥话,竟说得如此得体,再看这孩子和吴母的亲切劲儿,仿佛带着祖孙天性般,让人欣喜不已。
又是一阵相见欢后,一家人才进了吴宅。
吴宅是一所独门独院的房子。听老辈人讲,这里曾有三进院落,如今只余这一处了。院内正房三间,一间是吴母卧室,一间曾是吴桐卧室,如今专留给女儿女婿一家;东西厢房两间,一间做厨房,一间为客房。不大的院子里,有一株石榴树,一株柿子树,另外还有数丛花草,时值夏季,显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除此之外,还有照壁,从门外看,并不能一览无遗,走入院落,才觉别有洞天。这样的老院子,在bj很是稀罕。很多外地人,甚至外国人,来逛bj胡同,都喜欢来她家参观拍照。吴家人心善,凡有此要求,总是大开院门,没有不应允的。
离饭点还有一段时间。小紫云却嚷嚷着饿了。姥姥一听,招呼两个孩子过来,从冰箱里拿出一袋吃的。小紫云一眼便认出,高兴地喊着“袋儿凌”。小超从小住在山里,加上生活困难,哪里见过这个,便投去了好奇的目光。吴桐见状,嗔怪母亲太惯孩子,哪有上午就吃这个的。吴母却说:“天热,孩子吃点不打紧。”吴桐便不好扫母亲的兴,看孩子们也吃得高兴,便不再言语。
吴桐见母亲回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