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百上千的难民被堵在海汉军设置的关卡前,他们必须接受海汉提供的安置方式,才能被获准进入福山县。在获准通过关卡后,每百名难民被编作一队,由数名海汉士兵带他们前往指定的难民营接受安置。
黄曲见状对陪同他参观海汉军官问道:“虽然进入福山县的官道不多,但要是这些难民绕过关卡从其他地方进入福山县又当如何?”
那名军官应道:“未经允许就进入福山县的流民在本地不会得到任何来自我方的救助,而且一旦被发现,我们就会直接对其实施抓捕,届时这些人也无法再得到正常的安置待遇。”
黄曲道:“话虽如此,但应该也还是无法杜绝有人尝试用这类方法进入福山县吧?”
军官坦承道:“的确如黄大人所说,虽然我们会尽可能告知难民不要尝试自行进入福山县,但总会有一些人抱着侥幸心理想试试看。他们终究对我国提供的救助措施还缺乏信任,这也是我们请黄大人出面帮忙的原因之一。”
黄曲心想要是早知道海汉人对难民的流入有如此严格的管控,自己又何必跟着张普成这么折腾一出,这一个多月里在芝罘岛一进一出,就已经欠下海汉人两次人情,还得厚着脸皮求人家给一个反悔的机会。黄曲越想越觉得不是滋味,至于这些难民的遭遇和去向,他也并不是很在意,只要福山县不乱,这些难民最后去了哪里都无所谓。
至于海汉人为什么要收容这些难民并将他们运到海外安置,黄曲其实大致也能想到,但他早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如今保住自己的饭碗才是最重要的事。再说海汉要做的事情,连朝廷都阻止不了,又岂是他一个小小把总能干涉的。
黄曲看了一阵,大致已经看懂了海汉军在关卡这里的操作流程,便主动问道:“那在下可以帮上什么忙?”
黄曲所能做的事情,自然便是在这里扮演一个替海汉摇旗呐喊的傀儡角色。海汉这边甚至还特地为他安排了一队明军装扮的士兵替他撑场面,这些人当然并不是真正的明军,而是马家庄的民团,所听命的对象当然不会是黄曲。不过有了这样一队明军往关卡处一站,然后照本宣科地执行海汉制定的难民准入规定,果然现场质疑的声音就小了很多。
绝大多数难民都认为福山县仍是大明的领地,所以很多人对于海汉军在这里设卡阻挡他们进入福山县的措施不太能接受,但如今换作了明军来执行这个措施,民众的接受度显然就要高得多了。
这对于海汉来说可以省去不少麻烦,也能让难民进入福山县并接受安置的过程变得更为顺畅。黄曲虽然在海汉人面前唯唯诺诺,但对付这些普通民众却是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下令从堵在关卡外的人群中抓了几个刺儿头出来,按在地上各赏了二十记马鞭,打得这些人叫苦不迭,场面顿时就清静了许多。
“对付这些人不能光讲道理,这该动手还是得动手,很多人只服这样的管教方式,只要不定时抓一些人出来杀鸡儆猴就行了。”黄曲见动手之后有了明显的成效,也忍不住替自己吹嘘起来。
黄曲的手段虽然有些偏激,但在当下这种环境中的确是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乱世之中有太多人为了存活下去可以放弃做人的底限,如果没有一些强力手段对难民加以限制和警告,那的确很容易会生出乱子。海汉毕竟是外来者,在福山县虽然具有比较强的控制力,但对外来难民的影响力就远远不如黄曲的身份有用了。他代表大明官府对这些难民施加惩戒手段,基本上没什么人敢于反抗,效果的确是更为明显。
相较于近乎无序状态的官道关卡,设置在福山县内的难民营显然要有秩序得多。按照海汉民政部门所制定的方案,每个难民营的接收人数上限在五百人左右,以免单个难民营规模过大而出现失控的情况。
而距离马家庄比较近的几个难民营都是早年兴建,房舍和生活设施都较为齐全,如果不是外围有专门搭建的篱笆墙与外界隔开,大概也很难想到这地方是接收难民的机构。
当然像这样环境条件较好一点的难民营,自然不会一视同仁地接收所有难民,能被送到这里暂住下来的难民大多都经过了初步的筛选,属于条件比较好的民众,比如读书人、匠人,或是有一定身家的小商人小地主等等。这些人虽然无法像甄朗之流那样住进本地的客栈,但却是海汉想要争取的优质移民对象,那自然是要给他们提供稍好一些的暂住条件。
张普成视察移民营的第一站便是这样的一处所在,当年刘尚还在福山县当宣传干事的时候,便曾在这个难民营工作过一段时间,所以由他来担当向导,给张普成介绍这里的情况,简直就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
“张大人请看,这处难民营的营房都是早年修葺,全是按照海汉军营房的标准来设计建造,平均每间营房可容纳二十人左右。”刘尚一边带路一边向张普成介绍这处难民营的情况:“如今在这里住下的人员,已经是今年以来的第三批了。”
前两批难民去哪里了,刘尚没有明说,但张普成却已经想到了答案。既然有资格入住环境较好的难民营,那么这些人肯定也是被海汉优先吸纳的移民了,应该已经在前些日子搭乘帆船离开了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