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第一百六十章 清官风骨!严嵩为民做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章 清官风骨!严嵩为民做主!(1 / 5)

紫微殿,政事堂。

武媚娘和吕雉两人分坐在李乾左右,以笔在小票上写下她们的票拟。

李乾则盯着眼前一封奏章,陷入了失神中。

自从那天从平康坊回来后,李乾就对举人这个群体产生了一些想法。

举人这个阶层很特殊,民间历来都有穷秀才,富举人的说法。

也就是说,根据百姓们的常识,穷光蛋秀才很多,但有了举人这一身份,基本上就没有再穷的了。

原因很简单,考上了举人,便可以大量免除田赋与徭役,当一个人成了举人,便会有大量的同乡、士绅将自己的土地投献到举人的名下。

如此一来,只需要每年给那举人上交一部分孝敬,便可不用给朝廷交税,而这部分孝敬的数量是要小于朝廷赋税的,所以才有许许多多的人热衷于投献。

此外,举人还可凭借自己的身份,免除十几户人的徭役,其实这一点才是许多人最看重的。

对一些有钱人来说,他们也许不会缺那些粮税的差价,但是这个免除徭役的特权却是他们无比看重的。

所谓徭役,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等,就是说官府召集老百姓去干活,还不给钱,没报酬。

如力役,最明显的便是今年朝廷禁军出征,征调的那些民夫。

他们要帮朝廷大军一路运粮草和军械到吴国,跟在大军的前方或者后方。

运气好的还能回来,若运气不好,刚好遇到敌军截粮草或者别的什么意外,受了伤,或者干脆直接身亡,这可能就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灭,而且百姓们还没地方说理去。

这年代可没什么工伤赔偿,朝廷也不可能赔给你一个小民抚恤,只能自认倒霉。

不管你有钱还是没钱,只要稍微摊上一个困难艰巨的徭役,很可能就闹得家庭元气尽失,甚至家破人亡。

因此,人们都喜欢托名到举人、进士的名下逃避徭役,但朝廷需要的民夫总量却不会减少。

这些总量不变徭役便只能加派到剩下的那些无凭无依的百姓头上,应役的百姓越少,徭役就越来越繁重,压的他们越来越喘不过气……

在李乾看来,每一个举人的出现,就是在小民的脊梁上又加了一副担子。

当然,账也不能完全这么算。

朝廷要依靠这些举人、特权阶层来治理国家,依靠他们来为百姓们谋福利,指望着他们来调理国家弊病……

这是一个相互抵消的过程,若特权阶层们有作为,勤政造福百姓,那就能抵消他们所享受的特权,甚至还会有盈余,让大乾变得越来越强盛。

但并不是每个特权阶层的所作所为都对得起朝廷为他们的付出、减免的粮税和徭役,甚至有些人在其中起到的还是副作用。

两者无法相互抵消、平衡,如此的结果就是大乾渐渐走到了下坡路上……

香炉中已不再青烟袅袅,龙首、仙鹤的炉嘴渐渐冰冷下来,炉中提神的熏香早已燃尽,只余下一点红亮还在残烬中微弱地呼吸。

老太监想上去再换上一根,却被李乾制止了。

先帝喜欢这玩意儿,他却不怎么喜欢,总觉得有点像兴奋剂,会破坏神经系统。

他手中持着笔,在纸上无意地写写画画,自举人以上的阶层,包括朝中的文官,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以现在的局势,李乾根本无法对他们做任何事情,诸如削减举人们的待遇,那就是自取灭亡。

有一位伟人曾说过,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才是真理。

李乾只能顺势引导,团结那些欲要有作为的特权阶层和官员,帮助他们,让这个抵消的平衡渐渐回归正常,以此渐渐扭转大乾的颓势。

而转变平衡就要尽量选用廉洁奉公的官员、或者是有能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能臣……

想到这里,李乾就翻出了一封奏书,这并不是下面官员写的奏报,而是一封和珅写给李乾的信,算是私人信件。

虽说提到能臣,李乾头一个想到和珅有点讽刺。

但不得不说,这个小胖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仅把李乾想搞的贪官惩治了,而且把赈灾搞的有声有色,还想出了这么一个打坝淤地的法子来赚钱,减少成本,增加朝廷收入。

这封信上面介绍了他在荥阳、汴州两个灾地的所作所为,包括借粮食、修河堤、打坝淤地等等事情。

这可比一些只会空谈的人强多了。

或许他在修河的时候也捞了好处,但最起码他让沿河两岸的百姓能吃上了饱饭。

而且,若这大堤真的能建成,那必然会极大地改善荥阳、汴州两地的土地状况,让这两个地方成为朝廷继关中平原后的又一产粮区,让朝廷减少对各地的漕粮依赖性。

但事情的关键也就在这里。

李乾觉得,自己看到了这里面蕴含的庞大利益,肯定还有别人也看到了。

凭空多出来的上百万亩上等良田,谁不想要?

想必朝廷的官员,地方的乡绅大户,都已经死死盯着了。

这种情况下,和珅与严嵩会怎么做呢?

李乾盯着信纸,久久出神,琢磨着这件事,清廉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