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在郭崇韬的建议,李柷还是答应接受高丽,但是并没打算册封王建。而是让其派出军队攻打契丹东丹国,策应大唐。
到这个时候,大唐肯定也不需要隐瞒下去,各地的大军都在密集地调动,摆明了是要打仗。
“高丽的事情放在一边,先商议一下如何出兵契丹。”李柷并未对高丽抱太大的希望。
就算是高丽出兵,最多一两万,对整个大战,并无多大的作用,最多牵制一下东丹国的部分兵力。
高丽相对于后百济和新罗,实力是强,但跟契丹相比却是差距太大,即便是东丹国也远甚于高丽。
“陛下,臣以为可以兵分三路攻打契丹。主力走榆关,部分偏师经海路渡海至辽东,再辅以数万骑兵走饶乐都督府杀入契丹腹地。”郭崇韬想也不想就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一旁的李嗣源听闻直接开口反驳,“郭大学士所言未免太草率了,难道契丹猜不出我们会如此进攻?若是契丹主动来袭或者暗中设伏怎么办?”
郭崇韬一脸不高兴,瞥了一眼对方,淡淡说,“除了这种打法,难道雁门郡王有更好的策略不成?当着陛下
和一众大臣的面,不如说说看?”
李嗣源可不管郭崇韬在那里暗讽,对李柷微微行礼,然后解释,“陛下,臣所言并无放肆。契丹也有能人,若我们按照常规的方式北伐,契丹肯定不会坐以待毙,很有可能将计就计,算计我大军。”
李柷并未表态,他知道两人都没说错,可他并未想到太好的办法。
契丹那边有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人,不难猜出大唐会如何北伐。契丹毕竟不是那种腐朽的政权,不可能坐视大唐主动进攻的。
想到这里,他看向李嗣源,神色平淡地说,“国丈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直说。”
李嗣源自然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快速思索了一下自己之前想的,整理了一下话术便开口,“陛下,臣以为契丹很有可能主动南下。榆关一线,易守难攻,不便大军展开,契丹主力应该不会走榆关。
按照契丹的作战风格,臣猜测契丹很有可能走饶乐都督府,进攻安东大都护府和大同都督府,逼迫我们在草原上跟他们决战。”
李柷也在沉思,李嗣源这话没错,契丹若是主动进攻,很有可能会逼迫在草原上决战。
想到这里,他看了看其他人,“其他爱卿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大胆地说。”
赵观文、李珽倒是想说,可他们不懂军务,后面的大战,他们也肯定是留在洛阳。
刘知俊犹豫了一会儿站出来行礼,“陛下,臣以为不应该顺着契丹的想法走。在草原上跟契丹作战,对我大唐军队来说,有些吃亏。若契丹真的走饶乐都督府,臣认为可以留部分兵力防守,派精锐之师出榆关,攻打契丹的卢龙军节度使和彰武军节度使,直插契丹的老巢。”
“刘副使,若防守的兵力挡不住契丹大军怎么办?”李嗣源不禁反问。
听到这儿,刘知俊也迟疑了,他不敢去赌。那样的情况,就看谁先攻破对方的防守,这是一种很冒险的打法。
“陛下,若是这样,臣以为可以先发制人,在冬季出兵,逼迫契丹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刘知俊最终提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听到这个办法,李柷不禁皱眉,冬季出兵倒也不算坏事。
其实锦衣卫在契丹境内也有暗子,若是现在暴露,倒是可以达到刘知俊所说的那种效果,只是有些亏。
李存璋见状也开口,“
陛下,刘副使所言有理。先发制人,就可以避免我们被契丹牵着鼻子走。而且臣认为可以适当加强走辽东的军队…”
武成殿内的事知道的仅限于多位重臣,朝廷也未对外公布,所以外人根本不知道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结束了讨论,李柷来到了椒殿院,有些事情他要跟何太后叮嘱一下。
“母后,北伐之事已定,朕将会御驾亲征,以鼓舞大军士气…”
没等李柷说完,何太后就一脸担心地看向他,“皇儿为何一定要御驾亲征?”
“当年太宗皇帝尚能亲征高句丽,朕作为大唐天子,岂能为太宗皇帝丢脸?而且此次北伐之大军人数众多,唯有朕亲征,方能确保无恙。
母后放心,朕已经做好了安排。朕会以内阁大学士赵观文为东都留守,以燕国公张承业、内阁大学士李珽、内阁大学士王然、御史大夫安金全、枢密副使宋瑶、枢密副使刘信、河南府尹李昪负责朕亲征之后的朝廷事宜,这道旨意会后面颁布。
琼王和淮王也会留在洛阳,朕也给张承业留了一封密旨,以防万一。”李柷就像是交代后事一样,把大致的情况给何太
后解释。
何太后听闻沉默了一会儿,她也是聪明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也未多说。
“既然皇儿已经安排好,那母后也就放心了。”何太后神色认真地点了点头,并未询问交给张承业的那封密旨内容是什么。
“母后放心,此战不会有大危险,朕主要还是坐镇幽州等地,不会亲去前线。只是这么多大军出征,朕亲自领兵,才能确保无忧。”李柷也怕何太后太过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