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胞弟的书信,赵光逢那叫一个头大,一脸不悦地看向眼前的侄子,“当初若是你们兄弟二人不去岭南,怎么会有如今之事?如今你们全族都在岭南,想要北上何其之难?”
说到此事,赵光逢就很不高兴。
原来在几年前,因为伪梁摇摇欲坠,在刘龚手下任职的赵光裔也心不在焉,也未真正效力于他。
刘龚为了笼络这位世族出身的重要手下,便伪造赵光裔的手书然后把赵损、赵益两个儿子以及其他家属都接到了岭南。自此之后,赵光裔就开始效忠于刘龚,尽心为其效力。
赵损也知道这件事是自家理亏,当初走的时候也是不辞而别,如今形势变了,就想寻找出路,着实有些为难。
想到这里,赵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大唐处置帝国皇族和重臣的惯例大伯也知晓,若是大伯不相救,家父和我们几兄弟恐怕都难逃一死。”
说着,赵损不停地磕头,这让赵光逢也有些不忍心,连忙起身扶起对方,“大郎,你这是作甚?快快起来,有话起来说,不必行如此大礼。”
起身的赵损一脸骐骥地看着赵光逢,双眼泛泪
,“大伯,难道这事就没其他办法了吗?大伯您是僖宗朝的进士,在先帝时期也曾担任御史中丞,深受先帝信任。”
听到侄儿这话,赵光逢不禁自嘲,“话虽如此,可你也知道伯父曾在伪梁入仕,一度担任宰相,若不是早早就致仕,如今怎么可能活到现在。你是不知当初汴州死了多少人,一众朝臣,除了李琪活下来,其他的都死了。”
“其他人不只是流放了吗?”赵损听闻有些疑惑。
赵光逢摇了摇头,“流放途中,被马匪杀了,你信吗?”
赵损听闻不禁沉默,脸色也更加难看,他仿佛想到了自己一家的结局。
想到这里,他更加着急,央求道,“大伯,难道真没机会吗?二伯如今是刺史,应该会有办法吧?”
“不过是一中州刺史,还在峡州那种偏僻之地,能帮到什么?”提到在外为官的二弟,赵光逢突然想起一种可能,连忙道,“或许我可以去找找宰相韩偓,你二伯出任刺史便是他推荐。”
听到有办法找到大唐宰相的门路,赵损顿时大喜,神色激动,“大伯,这位宰相能帮到我们吗?”
赵光逢点了
点头,又摇头,“不太好说,他的致仕请求已经被圣上同意,年后三月便会正式致仕。若是他愿意帮忙,机会很大,但我也不敢确保他会不会帮忙。
你父亲真的愿意归顺朝廷?”
想去求韩偓,必须得拿出东西,倒不是钱财之类,而是自己那三弟的态度。对方若是真的愿意归顺大唐,成功的几率很大,毕竟对方是伪汉的宰相兼兵部尚书,知道伪汉的各种军事调动。
可对方若只是首鼠两端,想让韩偓帮忙,根本不可能。
赵损一听这话,有些犹豫,对于父亲的态度,他也不敢肯定,“大伯,这事侄儿也不敢确定,但家父既然让侄儿来,肯定是想归附大唐的。”
赵光逢听闻,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看来自己那胞弟并不是真心归附,只是想找条后路。若是以前,这种做法或许可行,可如今形势不同,还是这种做法,不一定管用。
他虽然未出仕,但也知朝中大事,对于那报纸,他可是每期都买,对于天下大事,也都知晓。
可毕竟是兄弟,若是不帮忙也不可能,而且最后还会牵连到自己和二弟,想到这里,他还是决
定去拜访一下韩偓。
两人其实也算旧识,自己还比对方早十年考中进士,只要他能拉下脸面登门拜访,对方不至于把自己扫地出门。
想通这点,他便安抚着侄子,但对于韩府之行能否如意,他却不敢保证。
……
相比于伪汉的官员偷偷寻找出路,吴越和闽地的官员可就大张旗鼓了,两地的官员都劝各自的大王献地归附。吴越这边还好,因为国力强盛,很多人还不愿舍弃现有的高官厚禄,但闽地却不同。
闽地的大唐官员太多了,也有不少人心向大唐,所以都纷纷建议王审知献地归附。
闽地就五州,实力羸弱,想要借此抗拒中央王朝,很难。连楚地都归降了,他们继续坚守好像也没什么依仗。
所以这一次王审知派来心腹大臣徐寅和长子王延翰前来,说白了就是商谈归附朝廷的之事。但王审知不如马殷果断,主要闽地跟吴越有密切的关系,双方有联姻,王审知也担心自己献地归顺不会得到好下场,所以才派心腹大臣和长子前来。
说是商谈归附之事,实际上也想看看马殷的处境如何,看是否值得归顺。其实
王审知比马殷小十岁,可这魄力,却是大为不如。
朝廷对闽地暂时没有多大的兴趣,进攻不易,所以就放着,等朝廷腾出手后再说。
闽地起码还派了人来谈归顺事宜,可吴越却没这个打算,依然例行派官员朝觐,愿意承认大唐的正统,但又不想改变割据一方的现状。
王审知毕竟家业不大,可钱镠不同。
吴越下辖一军十三州,人口超过五十万户,地处江南富裕之地,实力可跟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