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庾传素主动来拜访,想干什么?”
看到庾传素送来的拜帖,李嗣源有些疑惑。
“父王,孩儿以为是庾传素看到贞仪获封皇后,所以想过来巴结父王。”一旁的李从审笑着说道。
提及女儿册立为皇后一事,李嗣源心中颇为高兴,这些日子雁门郡王府可谓是宾客盈门,都是来恭贺的。
李嗣源本身就是郡王,立下有赫赫军功,麾下的旧部现在各处任职,有六部尚书,也有禁军大将军,可谓是势力庞大。
一旁的安重诲却是摇头道,“郡王,下官以为庾传素恐怕是为了和约一事来的。”
“和约?”
听到这个,李嗣源神色微妙,他自然是知道朝廷可能要伐蜀,只是还未正式决定。连赵观文都建议只要能达成和约,就先发制人,攻打蜀国。
如今南方一众割据势力,以蜀国最为强大。吴越虽说人口不少,但军队不如蜀国,而且跟朝廷接壤之处也无险可守,综合实力还是差了一些。
“父王,孩儿觉得可以见见他。谈判之事之前本就是郭崇韬负责,若是父王能敲定这件事,想来圣上一定会更加器重父王。”李从审热衷地提着建议。
李
嗣源看了一眼这个长子,脸色不太高兴,“你知道什么?”
李从审也很疑惑,自己建议有问题吗?
“父王,孩儿之言说错了什么吗?”李从审有些迟疑,他感觉自己这几个月老是被骂,心里也很憋屈。
在外面,他可是深受不少朝臣的追捧。毕竟他是雁门郡王长子,如今更是皇后的长兄,一般的朝臣谁敢不给他面子?
可在家里,他却是受气包,不管做什么都会被父王责骂。他甚至一度想,要是父王一直在外多好,他在洛阳也没人管了。
安重诲也发觉李嗣源的反应有些怪,迟疑了一会儿问道,“郡王,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李嗣源犹豫了好一会儿,把屋内其他人都赶走,只剩下他和长子李从审、心腹安重诲三人。
见李嗣源这举止,安重诲更是意识到这件事可能不小。
见没有闲杂人等,李嗣源这才低声解释道,“朝廷并不打算真正跟蜀国签订和约,很有可能今年就会出兵伐蜀。”
安重诲听闻大惊,顾不得举止失态,连忙追问,“郡王,朝廷不是决定缓缓再伐蜀吗?怎么今年就要伐蜀?这件事也没消息传出来啊!”
李嗣源瞥
了一眼这个心腹,淡淡道,“知道的只是几位重臣,本王恰好在其中。这件事不要外传,若是走漏消息,会很麻烦。”
安重诲连忙点头,“郡王放心,下官肯定不会乱传。”
李从审见父王看向自己,也当即保证道,“父王放心,孩儿也一定会保守秘密的。”
李嗣源这才放下心来,便继续说道,“正是如此,本王对于庾传素的拜访,有些不愿。这个时候跟蜀国的人过多接触,并不是一件好事。
一旦出现意外,本王没法解释清楚。”
安重诲听闻则是不这么认为,当即道,“郡王,下官倒是觉得这个时候更应该见见庾传素。”
李嗣源一脸疑惑地问道,“你为何这么建议?”
安重诲解释道,“郡王,既然朝廷要伐蜀,那么在伐蜀之前,肯定要稳住蜀国,以免蜀国察觉。
庾传素等人在郭崇韬那里碰了壁,若是郡王可以给庾传素等人希望,他们便会认为我大唐还是想跟他们签订和约的。而且郡王这么做还能把本属于郭崇韬的功劳抢过来一部分,不管他日伐蜀是不是郡王领兵,这一份功劳是逃不掉的。
若郡王不做,郭崇韬肯定会授意他
的人去做,郡王又何必便宜郭崇韬呢?”
李嗣源听闻顿时恍然大悟,一脸欣慰地看着安重诲,“你倒是考虑的周到,也的确有人建议圣上先稳住蜀国使臣。”
安重诲有些激动,连忙继续说道,“庾传素来见郡王的事,下官以为郡王可以主动跟圣上提及,表明是为了稳住蜀国,到时候郭崇韬就不会用此事来攻讦郡王。”
李嗣源满意地点了点头,“这倒是有道理,既然如此,那就回复庾传素,让他过些日子来吧。
东宫那边的事,工部这边也得想办法加快修缮进度,虽说皇后已立,但太子一事久悬未定也不是一件好事。重诲你是工部尚书,去提这事名正言顺。”
安重诲连忙点头回道,“郡王放心,下官这边一定想办法。不过豆卢革等人的事情一出,恐怕郭崇韬不会善罢甘休,郡王也需小心他的反击。”
“他想反击?御史台那边有安金全和杨凝式,本王倒想看看他如何反击。”李嗣源听闻不禁大笑,并未把此事放在心上。
安重诲听闻却没有放松警惕,只是他一时也没想到郭崇韬会以何种方式反击。
或许两人都忘了郭崇韬本身也是兵
部尚书,而兵部职掌军籍、地图、疆界、边防、车舆、厩牧、驿传、装备、军械、仪仗等军事行政之节制。
虽说具体的事情是太仆寺、卫尉寺及地方官府分别办理,但兵部想要给武将找麻烦有的是办法。
李嗣源虽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