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柷淡淡回道,“豆卢革不行,他没有担任过一地主官,若让他去担任一道布政使,容易惹出乱子。
江西不比其他,东边是吴越和闽地,西边是马楚,南边还有伪越,若是无主政一方经验之人去担任,容易坏事。找个机会让豆卢革去担任一上州刺史,让他磨练一二。
至于这江西之地,就让司空薰去担任布政使,管辖之地就暂时以镇南军和虔韶二州。”
郭崇韬听闻也大致明白圣上用人的习惯了,想要担任一道布政使,必须有执掌一方的经历。
“陛下英明!”郭崇韬无奈回道。
“你觉得这江西道的行军司马和观察使谁去合适?”李柷倒也没有把郭崇韬一棒子打死,还是给对方推荐人的机会。
郭崇韬一听,心里顿时舒服不少,思索了一会儿回道,“陛下,之前雁门郡王曾推荐以米志诚为江淮道行军司马,臣以为可以让米志诚去江西道担任行军司马。
江西之地,朝廷派了布政使,但军务之事还需选一杨吴旧部将领,便于快速稳定江西局势,也不会让江西对朝廷的反对声太大。
至于观察使,臣倒是有一个人选,就是担心陛下不会同意。”
“谁?居然让爱
卿这么说?”李柷也对郭崇韬口中这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郭崇韬见状试探回道,“陛下,臣推荐的人是大顺元年进士科状元、莱州刺史杨赞禹。”
李柷听闻顿时一愣,然后有些意外,“谁?杨赞禹?刑部尚书杨赞图的那个兄长?”
郭崇韬连忙回道,“陛下圣明,正是此人。此人早年虽犯下错误,但毕竟是先帝时期的状元,才华这些是没问题的,这些年在各地任职也足见其忠心。
让他去江西道担任观察使,陛下也可以趁机看其是否可重用。”
李柷没想到郭崇韬会推荐杨赞禹,倒是让他有些意外。但他并未下定决心,敲着旁边的扶手,若有所思。
过了好一会儿,李柷才点头道,“行,那就让他去担任江西道的观察使。江西道这边,洪州和江州的刺史得换人,你有空也可以想想合适的人。”
把洪州和江州刺史换了是李柷思索了半天决定的,其他州的刺史可以暂时留用以前的,但这两个州却是不行。
郭崇韬听闻连忙道,“陛下,臣推荐司农寺少卿韦说去担任江州刺史。”
江州按照此时大唐的标准,应该是中州,其刺史是正四品上。司农寺少卿是从四
品上,因为朝廷官员外放都会升一级,倒也合适。
韦说好像并没有卢程和豆卢革那样张扬,个性谨慎,奉职常不造事端。说白了,用这样的人,不会出大事,但也别期望地方干出成绩。
但放在江州这样的地方,倒也不是不行。
李柷点头道,“那就让他去吧。”
郭崇韬自然是满怀笑容地离去,这个时候旁边也无其他人,刘明这才低声说道,“陛下,十八郎那边有消息了。”
十八郎自然是李柷的胞弟,当初被先帝和何太后交给心腹胡三的那个小皇子。
何太后这些年一直念叨着这个小儿子,李柷也在让锦衣卫去寻找,只是一直没有太大的进展。
李柷听闻,大为吃惊,有些激动地站起身追问,“你说的是真的?”
此时的李柷,比听到刘信放弃军权北上、虔州谭全播归附还要激动。或许是收复失地已经让他麻木了,反而是亲情更能让他动容。
刘明如实回道,“回陛下,当年的那个胡三根据太后所言,是歙州婺源人。
臣让下面的探子去婺源打探许久,并未发现有个叫胡三的男子,但却听闻有个被称为胡三公的老者。一打听才得知胡三为躲避,改名为胡清
,其有个义子叫胡昌翼。
而且这二人是在天佑二年左右才回的婺源,探子比对了琼王年幼时的画像,那个胡昌翼跟琼王有七分相似。”
“七分相似?那应该就是。”李柷此时有些激动,“马上派人去核实,把那两人带回来。”
刘明看到圣上如此激动,连忙劝道,“陛下勿急,池州、歙州和宣州三地还未被朝廷正式收复。”
“那就让大军去。你派遣得力之人去,朕会给你拟一道圣旨,让高行周的右龙武军调一千,不,调三千骑兵跟你的人去歙州,必须把人活着带回来。”李柷着急地吩咐道。
感受到圣上的急切之心,刘明连忙回道,“陛下放心,这就派锦衣卫副指挥使周鹤去,一定会把十八郎平安带回。”
周鹤便是刘明的亲信之一,这件事肯定不能刘明亲自去,太招摇了,派自己第一心腹去也能表明对这件事的重视。
“去吧!”
李柷挥了挥手,神色略显疲惫,刘明自然知趣地退下。
刘明走后,高升来到李柷身后轻轻按摩着李柷头部,低声询问道,“陛下,十八郎的事要不要跟太后和琼王那边知会一声?”
李柷直接摇头,“先不急,想来也没那么
快,而且是不是真的也有待核实。你选两个靠得住的宦官,年龄大一些、做事牢靠的那种,跟锦衣卫的一起去吧。”
“奴婢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