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昌最终还是走了,他不走也不行,毕竟符存审已经把话说得很明显了。
若是高季昌不主动去太原请罪,等候的就会是朝廷的清算。毕竟高季昌在之前暗中串联南方各割据势力的事瞒不过锦衣卫的探子,若李柷真的要清算,对方根本讨不了好。
好在李柷并不会这么做,毕竟也要给其他各割据势力一个好的印象,否则谁还来归顺。
说白了就是千金买马骨。
这种事,谁带头,谁就能得到最大的回报。
韩逊就是如此,得到了陈国公爵位,其弟之前更是担任安北都护府都护。虽说安北都护府是几个都督、都护府中实力最弱的,但也能看出朝廷对韩氏一族的优待。
韩强战死后,韩洙更是调任幽州都督府都督。
虽说灵州刺史和幽州都督府都督都是从三品,但地位却是千差万别,一个管一个州,另外一个管数个州,区别不小。
这就是朝廷对韩氏一族的优待。
后来向后归降的张万进、张全义、张钧和孔勍等人都得到了不错的优待,只是跟韩逊就没法比了。
张全义从魏王降为魏国公,调任河南府尹,算是四人里最好的。其余三人也都担任着从三品的实权官职,只是
爵位就没有了。
这样归顺,说白了,越往后,得到的优待就越小,毕竟那个时候朝廷也不是看重了,你不投降就打。
以高季昌的情况,优待肯定是有的,但却不是主动归顺,能得到优待也都看得见,不会比张全义好。
高季昌并不是一个人北上的,同行的还有其家眷,包括长子高从诲。除此之外,就是‘护送’的士兵。
至于高季昌的亲兵这些,全部被收编,或编入军中,或解散,但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作为亲兵,这些人身上的高季昌色彩太严重,为了保证江陵府的稳定,这些亲兵很有可能被解散。
之所以高季昌必须走,是因为他走了,朝廷才能彻底掌控江陵府。
如今,把江陵府、峡州、归州纳入治下的符存审有些忙,因为要善后。
江陵府如今还有两万余军队,一万余步军和一万水师。符存审看重的就是水师,这也是朝廷最缺的军种。
别看朝廷在登州、莱州、沧州有水师,但除了登州水师规模不错外,剩下两州的水师都不强,更是没有像样的内河水师。接下来朝廷无论是攻打蜀国,还是平定杨吴、马楚,都需要水师。
蜀国这边或许不需要水师作战,但
需要其运送粮食物资等。
按照符存审的计划,江陵府的军队肯定要减少,特别是步军。倒不是要全部换成北方的士兵,因为镇南都督府的军队大部分都是原山南东道的军队。
高季昌这边离去后,符存审就开始了对一府两州的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三地的军队决定留下五千步军,然后从襄州等地调来八千军队组成这三地的驻军。
其中归州四千人,峡州两千人,江陵府七千人。
江陵府未来会成为朝廷在长江上的重要据点,所以主力将会是水师,步军却是不需要太多。
一万水师对于朝廷接下来的谋划来说,肯定少了。
“陛下,根据镇南都督府传回的消息,高季昌一行已经启程北上了,预计在半月之后抵达太原。”刘云郎恭敬地回道。
刘云郎就是王都,今年初便改回了这个名字。
王都本名本就是刘云郎,只是当了王处直义子后才改名为王都。王都认为王处直是背叛朝廷,他若继续用王姓,有些不妥,所以才主动上疏改名。
若是普通人,改名就改名,自己去所在的县衙登记就是,但王都作为兵部侍郎,却不一样,须得皇帝的同意。
对于其改回本名,
李柷并未反对,便同意了。
如今郭崇韬出使契丹,想要回来也得两三个月后,所以兵部之事就真正由他代管了。
别看他在这里汇报荆南之事,但这次荆南的事情,兵部消息有些滞后。
这次符存审出兵严格来说是得到李柷的密旨,知情的就枢密院和锦衣卫。
因为要调动禁军,所以枢密院肯定知情。
而兵部知道,还是事后符存审的奏折传回,否则还会一直蒙在鼓里。
李柷点了点头,当即问向一旁的韩偓二人,“两位爱卿觉得该如何安置高季昌?”
韩偓其实之前也有些不满,毕竟出兵之事,内阁毫不知情,可事情已经发生,他也无可奈何。
“回陛下,高季昌此人并非主动归顺,甚至还曾一度串联南方各势力对抗朝廷,臣以为给其一虚职足矣。”韩偓建议道。
别问他为什么知道高季昌串联南方各势力的事,这事自然是锦衣卫告诉李柷,李柷再给这些重臣说的。
赵观文也跟着附和,“陛下,韩大学士所言极是。但考虑到安抚荆南其余人等的考虑,臣以为可以重用其长子高从诲。
此人识大体,可堪一用。”
李柷点了点头,“高从诲这人倒是还不错,让朕考
虑一下。至于江陵府和归州、峡州的主要官员,内阁这边尽快拿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