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唐和契丹的和约并未公布,但从双方的态度都能看出来,基本上达成了协议。
因为大唐这边也在准备使团,准备出使契丹,算是礼尚往来。
而使团的正使就是郭崇韬。
之所以让他去,还是想让他去了解一下契丹此时的国力情况,这一点,郭崇韬比赵观文更有经验。
大唐和契丹签订和约,对于渤海国并不是好消息,可裴颋又无法做主,显然大唐对渤海国也就没那么放在心上了。
“裴正使,现在怎么办?大唐明显跟契丹达成了和约的内容,若是其中有关于我渤海国的怎么办?
这几日,连鸿胪寺的官员对我们都没那么亲近了。”乌光赞着急说道。
“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大唐是想借我们的手牵制契丹,根本不可能出兵,即便是没这个和约。
除非我们购买他们的武器,可那是我等能做主的吗?”裴颋摇头道。
“那我们就赶快回去啊!不就是购买武器吗?对于具装骑兵的盔甲这些,我们也需要,为什么不能买?”乌光赞一脸抱怨之色。
“这需要回去汇报大王。”看到乌光赞失了分寸,裴颋不禁皱眉,还是太
年轻了,“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大唐还是会派出船队跟我们去渤海。
我打听了,是大唐太府寺组织的船队,而太府寺管理着大唐皇帝的财产,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
乌光赞显然不太认同,可裴颋才是正使,他就算是宰相之子,此时也不能把裴颋怎么办。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两人担心的时候,有人着急跑来汇报。
“启禀裴正使,我们使团有人跑了。”
“什么?跑了?怎么回事?”裴颋听闻眉头微皱。
“回裴正使,昨日傍晚有数名李氏族人说是出去游玩,可至今日都未回归。
小的去他们的房间发现行礼这些已经不见,显然是逃走了。”来人如实回道。
“李氏族人?他们疯了?”乌光赞吃惊道。
李氏也是渤海的右姓之一,在大虔晃大王时期,还出任了渤海国左相。只是最近两任帝王时期被其他大族打压,日渐衰落。
此次跟随使团出行的这几名李氏族人,乌光赞认识其中一人,可他也没想到这几人会跑。
裴颋听闻是李氏族人,大致猜到一些原因。
最近二三十年,李氏族人被打压得很厉害。
并
不是李氏族人一家是这样,贺氏也是如此。
此时渤海国的内忧,不仅仅是高句丽和境内的契丹、黑水靺鞨作乱,也有朝堂的相互倾扎有关。
李氏因为在大虔晃时期权倾朝野,也得罪了其他大族,所以在其失势后,其他大族都在打压。
现在李氏一族在朝中并没有地位。
但裴颋也没想到李氏族人到了大唐之后会跑。
“你确定是跑了?”裴颋确认道。
“回裴正使,跑的可能性很大,不然行礼这些不可能都不在。”来人解释道。
“裴正使,现在怎么办?”乌光赞有些担心。
这要是传回上京,自己一行人肯定会被责备。
裴颋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去找大唐的鸿胪寺官员,让他们帮忙找人。
这几人若是找回来了还好,若是找不回来,对外就说他们病逝了,懂吗?这消息必须保密。”
来人当即点头道,“裴正使放心,小的一定保密。”
“嗯!”裴颋点了点头,然后对乌光赞说道,“我们去找一下大唐的官员。太原城这么大,仅凭我们,根本找不到人。”
乌光赞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点头。
很快,鸿胪寺
卿李蔼便得知渤海国使团有人脱团跑了,虽说惊讶,但也还是知会太原府,让他们帮忙找找。
然后,李蔼也写了一封折子交给内阁,这事说大不大,但是在四方馆发生的事,他还是得上报。
当韩偓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也颇为惊讶,头一次听说有使团的人逃跑的。
若是被大唐的繁华吸引,而申请留在大唐,完全可以,也没必要跑啊。
“你们二人怎么看?”韩偓看到鸿胪寺的折子,觉得有些好笑。
“鸿胪寺不是说让太原府帮忙寻找了吗?让他们找找再看不迟。有可能去了青楼这些地方,一时忘了回也有可能,总不可能遇到歹人了吧?”赵观文回道。
“我倒是觉得可能是真的跑了,并不是忘了回。”郭崇韬猜测道。
他前些日子一直在接触渤海国,知道一些情况,起码渤海国的超局不太好,具体的却是不清楚。
“为何这么说?”赵观文好奇道。
“我听闻渤海国的超局也有些混乱,这几人或许是因为一些原因,想要逃离渤海国。
只要渤海国使团回去,他们就可以正大光明出来。”郭崇韬分析道。
“那个时候出来
能干什么?他们无法证明身份,在我大唐无法参加科举,也做不了生意,连起码的落户都不行。”赵观文不解道。
这就是他的不解之处,就算那几人这会儿跑了,又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