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的太监态度十分恭敬,躬身回道,“回郡王,是契丹人犯边。据说是有三十万契丹大军在攻打大同都督府和安北都护府,圣上这才下旨调禁军北上迎战契丹。
左神策军只是其中一支,左羽林军也要被调走。”
“三十万契丹人?怎么会突然南下?”李嗣源大为震惊。
“郡王,或许是为了策应伪梁。”一旁的符习猜测道,“这次朝廷大规模抽调军队北上,伪梁暂时就能缓一口气,或许还会伺机反击,郡王还需小心。”
符习也在被抽调北上的人员之一,所以防备伪梁反扑的重任就在平南都督府身上了。
李从珂有些不解,“就算是契丹人犯边,也没必要调走这么多精锐吧?左神策军和左羽林军被调走,伪梁反击怎么办?”
传旨宦官耐心解释道,“这个奴婢知道一些,朝廷决定成立杨刘都督府,管辖济州、杨刘等河南之地,以李刺史为都督,归平南都督府节制。
这道旨意会在后续下达,因为是内阁那边草拟的,所以不归奴婢这边宣旨。
除此之外,左神武军并不会调走,若是梁军真的来犯,左神武军和齐鲁道的兵马也能驰援平南
都督府。”
也就因为是李嗣源的关系,这位宦官才会说这么多,要是换成其他人,他才懒得废话。
李从珂听闻自己获封下都督,有些惊喜,“这位公公说的可是真的?”
传旨宦官笑着解释道,“当着郡王的面,奴婢哪里敢乱说。这是圣上钦点的,说是李刺史夺取杨刘和大败王彦章有功,该赏。”
李嗣源阻止李从珂继续失态,笑着回道,“多谢这位公公了。来人,带这位公公下去休息。”
说完,李嗣源对自己的亲信示意了一下,后者点头回应,知道该怎么办。
传旨的宦官走后,李思平不禁恭喜道,“恭喜李刺史,如此年龄获封下都督,又有郡王帮衬,前途不可限量啊。”
李嗣源笑着回道,“李大将军何必谦虚,从珂不过是下都督,大将军掌握禁军,才是真的前途无量。”
经过一番互相吹捧后,李思平等人这才告辞离去,他们也需要去准备撤军之事。
李嗣源也知道这场大战已经打不下去了,只能撤军。
可不代表他就怕了梁军,他需要在这几天里把撤退事宜安排好。
杨刘都督府将会是平南都督府在黄河南岸的一块飞地,
好在平阴县以及南边的几处关口都在他的掌握中,他可以据险而守。
而在杨刘都督府东边就是齐鲁道,所以也不是孤立无援。
三天后,唐军正式撤军。
对此,梁军还以为是唐军的诡计,想要引诱他们出城作战。
可很快他们就发现唐军是真的撤退了,心中颇为惊讶,不知道唐军是闹什么幺蛾子。
至于追击?
戴思远和朱汉宾想都没这么想,他们可不想在野外跟唐军作战,那跟找虐没什么不同。
而且朱汉宾在得知唐军撤退后,居然下令南撤了,只留了数千兵马驻守,主力撤回了兖州。
朱汉宾早已把自己的大本营搬到了兖州,谁叫宋州距离开封府太近了,他也担心朝廷找机会收拾自己。
而且他之前本就在泰宁当过节度使,所以在这里有根基,不用担心被人端了老巢。
……
大同都督府,云州。
此时的云州城内大军云集,丁会正在数十名亲兵的护卫下巡视云州的城防。
云州城墙在丁会赴任后经过两次加高加固,就是为了防备契丹南下。按照朝廷的设想,云州将成为大唐防备契丹的重要屏障之一。
“都督不用太过担心,云
州城高墙厚,契丹人又不善攻城,他们不可能攻进来的。”看着一脸担忧的丁会,李荣不禁劝道。
丁会并未露出笑容,看着远处那点燃的烽火,神色凝重。
“话虽如此,可十几二十万契丹骑兵南下,饶是本都督有着这么一座坚城,也不是有多少信心能守住。只是希望朝廷得到求援后,可以尽快派兵北上。
但需要时间,我们很有可能要孤军奋战至少半月有余。”丁会想到这种情况,也有些头大。
他没想到契丹人居然会以他这里为进攻重点。
“都督,要不从朔州等地抽调军队?”李荣建议道。
“不行,蔚州和朔州都是契丹可能进攻的地方,代州倒是可以,那里有禁军驻守,倒是不需要那么多驻军。
给代州传令,调三千兵马北上。”丁会吩咐道。
整个大同都督府一共有四万军队,其中六成兵马都在云州,其次才是朔州和蔚州。
其实整个大同都督府四州,最重要的就是云州和朔州,只要这两州守住,游牧民族就无法南下。
“末将遵命。”李荣恭敬回道。
“本都督打算以你去镇守丰镇关和孤山峪口,你可有把握坚守十日以上
?我只能给你两千兵马。”丁会问道。
丰镇关和孤山峪口是云州北边的重要屏障。
丰镇关是北魏长城的一处关隘,经过修缮后,驻扎有五百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