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李都统,左羽林军都尉以上的军官都在这里,请李都统指示。”
左羽林军的大营里,一处大帐中,数十名将领正聚集在一起。
有军中将领,也有都监的官员,双方泾渭分明。
都监这边的人少,但气势却很强大。
“诸位都坐下吧。”坐在上首的李定江一脸严肃地说道。
“谢李都统。”
众人齐声说道。
浑厚的回应声中,还夹杂着比较尖的声音,那是左羽林军都监的声音。
因为都监是宦官,每个宦官的性格不同,所以每支禁军的情况也不一样。
名义上,都监属于监军,负责监督军中将领。
实际上,有些都监性格强势,有些都监比较弱势。
左羽林军的都将就属于偏强势的,就连阎宝也有些压不住。
若只是这个都监不懂军务,那倒还好,可偏偏此人就懂一些军务。
别看年轻,但军务之事有些是从圣上那里学来的,所以这位都将对于参与军队作战很积极。
其实这种情况李柷最开始也考虑过,这就后世像政委和军队一把手的问题。
一般的情况下,一把手大,但在特殊情况,政委权力更大。
好在大唐
一直有监军一说,而且监军的权力也很大,所以左羽林军的将领虽然有人不满,但更多的也不反对。
这位都监虽说有些强势,但在军中也未胡来,无理由抓人的事情倒是没有。
“你们中不少人其实都应该见过本都统,这也不是本都统第一次指挥左羽林军作战,所以你们也应该知道本都统的一些习惯。
那就是在作战中,必须听从指挥,若有不从者,就别怪本都统不讲情面。”一开始,李定江就在立威。
这也源于左右羽林军这些年东征西战,已经不亚于左右神策军、左右龙武军。
甚至左羽林军已经能跟右神策军、左龙武军比肩。
这里面,有阎宝这位大将军的功劳,也有左羽林军将士的骁勇善战的关系。
作为武将出身,李定江知道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并不一定好指挥,若是统帅指挥军队不能做到如臂使指,仗就没法打。
“李都统放心,这方面咱家会亲自监督。”一旁的年轻都监当即表态道。
看到这位面白无须的都监,李定江笑了笑,“既然李都监这么说了,本都统就放心不少。
不知阎大将军意下如何?”
李定江自然认识这名都将。
他好歹也是龙武军出身,常年镇守皇宫,这位李都监能担任禁军都监,那也是深得圣上信任的。
双方倒不是多熟,但在宫中也是见过的。
阎宝虽然不满李都监抢风头,但他能说什么?
站出来唱对台戏?这不就给李定江和这位都监告自己状的借口吗?
因为他并不是圣上身边的亲信,又是降将出身,所以平时处事低调,也不会轻易去得罪人。
“李都统这话就折煞末将了。如今左羽林军听从李都统指挥,末将自然会听从李都统的命令。”阎宝客气回道。
论级别,他跟李定江是平级,都是正三品。
单论地位和跟圣上的关系,他就远远不如了。
你看有目前的枢密副使有几个调到禁军担任大将军的?
一个没有,三个枢密副使有两个都是从禁军大将军一职调去的。
而且每次领兵,也很少有禁军大将军独自统领一军作战的,上面一般都会有一个行营都统或者招讨使。
这已经是惯例了。
其目的是也是限制禁军大将军的权力。
在平时,禁军大将军主要是训练和惯例禁军,但到了战事,却
没有多少独自指挥作战的权力。
而这些战时被任命为招讨使或者行营都统的统帅,平时一般都不会直接跟军队打交道。
这就是相互制衡的策略。
李嗣源是其中的例外。
“有阎大将军的保证,本都统就放心了多了。如今州兵还未抵达,不过左羽林军去年底就进驻魏州,想来阎大将军对梁军的情况应该有所了解,可否为本都统解惑一二?”李定江笑着问道。
阎宝一脸惶恐地起身回道,“李都统言重了,末将自然是知无不言。
平卢节度使是张汉伦,伪梁皇帝朱友贞的大舅子。之前在河朔时,曾指挥数万军队与朝廷作战,但败于李都统之手,李都统应该有些印象。”
李定江点了点头,这个手下败将,他还是记得的。
毕竟太不能打了,朱友贞也真的会用人。
忠心吗?
或许忠心,可打仗上也太不行了,居然敢用这样的人指挥数万军队打仗。
也不知道朱友贞怎么想的。
阎宝继续道,“河朔一战后,张汉伦调任平卢节度使。这段时间,末将从平南都督府以及锦衣卫得到的情报,张汉伦在平卢节度使可谓弄得天怒人怨
,这是朝廷的一个机会。
而且末将还得到消息,张汉伦此次派了两万大军计划配合戴思远攻打杨刘。应该已经从青州出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