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笑着道,“这我可不知道。”
说完,他便转身离去,留下一脸错愕地赵观文。
赵观文很想追上去询问,可刘明根本不回头,也不管他怎么呼喊。
他有打算掉头去请示圣上,可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没去。
这圣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因为李唐也想早点跟蜀国停战,所以赵观文第二天就离开了太原。
不过太原距离长安大约一千多里,赵观文也不可能学士兵来个八百里加急,所以也用了六天时间才到。
等他到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上旬。
趁着这段时间,氏叔琮已经悄悄把灵武和安北都护府抽调的两万军队调回了关中,并且还是调到了华州。
同样,左羽林军也调回了一万人。
既然蜀国都不想打了,氏叔琮也不可能在秦州集中太多的军队。
如今只需要堵住祁山道南北两个出口,这蜀国七万大军就是瓮中之鳖。
谈判的地点被氏叔琮定在了长安,又不是他战败了,总不可能定在兴元府或者凤州吧,他也懒得跑。
正好朝廷的使者赶来也需要时间,所以干脆就放在了长安。
蜀国的使者若真的愿意谈,自然会来;若是不愿意谈,氏叔琮也不介意。
蜀国当然愿意谈,所以张格便老老实实地带着使团去了长安。
赵观文来到长安,
顾不上舟车劳顿,直接找到氏叔琮,把锦衣卫打探到的蜀军底线告知,询问对方的意见。
他知道圣上对氏叔琮很看重,不然也不会让其担任此次关中之战的统帅。
加上对和亲一事,他也有些拿不准。
氏叔琮并不知道和亲之事,其余的条件他大致能猜到,可得知和亲一事后,也一脸惊愕。
没想到蜀国还留了这么一个大招。
“赵相是什么意思?”氏叔琮也有些拿不准。
赵观文当即把当时圣上的情况说了,氏叔琮听闻,眉头紧锁,过了一会儿,突然想到什么,不禁苦笑起来,“氏某大致猜到一些,可能我们二人要背锅了。”
“背锅?”赵观文有些疑惑。
想到这件事属于无妄之灾,氏叔琮也很无语,可想到二人都跑不掉,只能解释道,“赵相说圣上得知这消息后,并未声张,只是让锦衣卫和赵相联系,对吧?”
赵观文点头道,“的确如此。”
“这说明圣上并不反对和亲。”氏叔琮肯定道。
“不反对和亲?可圣上也没说同意和亲啊!”赵观文不解道。
“这事圣上能说同意吗?宫中的情况,难道赵相不知?
逆蜀虽然不被我大唐承认,但毕竟也是自立为帝。其安康公主作为公主,嫁于圣上为妃,虽不能作为皇后,但也不能
是普通妃嫔,只能是四妃之一。
这凭白多了一个四妃,赵相觉得宫中那些贵人不惹出事来?”氏叔琮苦笑道。
“可是…”赵观文还有些疑惑,可经过氏叔琮的点拨,很快明白了其中关键,也一脸苦笑,“圣上这是让我们去背这个锅吗?”
“赵相想开点就是,作为臣子的,能为圣上背锅,旁人求都求不来。而且和谈的确有利于朝廷,我们二人也是为朝廷办事,背锅而已,不算什么。
难道赵相害怕宫中贵人的母族势力吗?”氏叔琮说到最后不禁反问道。
宫中贵人的母族势力,赵观文自然知道。
李贵妃的父亲——雁门郡王李嗣源,符修仪(前不久诞下一皇子,获封修仪)之父符存审。
其余的妃嫔,母族势力并不强。
赵观文自然不惧这二人,当即道,“氏都统何必激赵某的将?既然我们知道了蜀国的底线,那我们就可以为朝廷争取更多的利益了。
领土和七万军队好说,其他两点,就看我们如何去争取更多。”
氏叔琮心领神会地说道,“赵相言之有理。”
两人对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本来,依照氏叔琮的建议,多休息两日再展开谈判,但张格却等不及了。
来之前他就打听了大军的情况,粮草已经坚持不了多久了。
七万大军,每天的粮草消耗量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他便迫不及待地找到氏叔琮,希望能尽快开启谈判。
氏叔琮二人商议后,便同意了。
不过氏叔琮一开始就狮子大开口。
“想要我大唐罢兵可以,蜀国废除帝号,辄降为王,并奉我大唐为正朔,使用大唐年号。
另附上钱粮五百万贯,我大唐便可以撤兵。”
张格一听,气得胡子立起,脸色难看地说道,“你们这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
氏叔琮不以为意,“你们若不答应,也可以,那我们就继续耗着。好像你们被困祁山道的七万大军没几天粮草可用了吧?
继续拖下去,那七万大军只能就活活饿死了。
当然也可以走阴平道,只是不知道最后能活多少。”
张格脸色不太好看,若是走阴平道,谁还来和谈?而且就算走阴平道,敢说唐军不在后面追。
到时候别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