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找到了《兰亭集序》,李柷颇为惊讶,当即吩咐道,“送进来吧。”
然后,刘明便捧着那幅《兰亭集序》便快速走了进来,氏叔琮、高升等人连忙身上。
“陛下小心!”
见李柷要起身,氏叔琮和高升二人连忙过去扶着。
跪
了一会儿,李柷的膝盖的确有一点酸,但也还好,起身后,挣脱二人的手,这才看向那所谓的《兰亭集序》。
“打开看看!”李柷的呼吸有些急促。
《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在华夏书法史上有着非常崇高的地位。
即便是李柷也对这《兰亭集序》充满好奇。
刘明和安审通二人这才缓缓打开那幅字帖,当拉开后,李柷便看到上面有一个脚印,边上还有裂开的痕迹,还是新的。
顿时,李柷眉头一皱,“怎么回事?为何有脚印,还损毁了?”
刘明连忙解释道,“陛下,臣找到这幅字帖的时候是在地宫中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被人随意扔弃。应该是温韬等盗墓贼盗掘地宫宝物时,不知此物的珍贵,随意扔弃在一旁。
地宫里丢失的宝物,也以金银珠宝为主,字画这些基本都在,但大多被随意扔弃。”
“温韬这个贼子居然如此不识货。”李柷这才认真地看向字帖上的内容。
这幅所谓的《兰亭集序》一共28行,324个字,整个字帖“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其笔法刚柔相济,线条变化灵活,点画凝练,书体以散求正,具有敬侧、揖让、对比的间架美感,不愧是“中和之美”书风的楷模。
看完整个字帖这三百多个字后,李柷不禁感慨,“的确不俗,传言非虚。此行书水准,朕远远不如。”
“陛下,这幅字帖可是真的?”刘明试探地问道。
他看出了圣上对《兰亭集序》的热爱,他也知道圣上也擅长书法。
李柷摇了摇头,“朕对王羲之的书法并不了解,宫中也无其本人真迹,朕也无法确定这《兰亭集序》是否是真迹,还是
他人临摹而成。”
“陛下既然不确定,不如带回太原,找朝野的书法名家来鉴别一二?”刘明心念一动,便建议道。
李柷摇头道,“不管此是否是真迹,朕都不打算带走,毕竟是太宗皇帝的陪葬物。况且,不过是一幅字帖,朕也只是对其有些好奇,想要求证一二。”
想到历史上乾隆皇帝干的那事,李柷突然心念一动,对旁边的高升道,“把朕的印章拿来。”
“奴婢遵旨!”
“你们把这幅字帖放在长桌上。”李柷指着那摆放灵位的长桌吩咐道。
见这架势,旁边的人将领都一愣,圣上这是要在这‘天下第一行书’上作诗词不成?
好在这些人都是武将,对此不以为意。若是有文臣在,估计会跳出来把李柷骂一顿,然后阻止他。
看着自己亲手写的灵位牌,李柷心里嘀咕了一声,“太宗皇帝,别怪我哈,我也是为了留下见过《兰亭集序》真迹的痕迹,保证不破坏字帖内容,只是旁边的空白处留个到此一游的痕迹。”
李柷自然不是真的写‘到此一游’,不然这字帖真的就毁了。
不管是不是王羲之的真迹,能出现在昭陵的地宫中,起码也算是一件文物。
若是几百上千年后,有人再次挖出了昭陵地宫,看到这幅字帖,起码也知道自己是为了保护这幅字帖立了功的。
最后,李柷只是在隔着字帖内容老远的地方留了一句话,落了时间,然后便从高升手里接过印章,便在落字的地方戳了一个鲜红的印。
自己比乾隆把古人真迹当写诗的稿纸好多了吧?
乾隆可是在《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跋了55处地方,整个字帖97%都是印章。
自己不过是在角落处提了一处字,盖了一个章,比乾隆要好了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