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项陶勒部。
在灵州东山部覆灭后,陶勒部就成了灵武境内党项部落中数一数二的大部落,但这个大,只是相对而言。
一天前,灵武节度使韩逊下令境内各部抽调至少三成的战士跟随朝廷军队迎战吐蕃。
若是在半个月前,韩逊的这道命令可能都到不了各部,但如今不同。
灵州东山部覆灭,给灵武境内各部带来了很大的震动。其他的部落虽然不少,但单个实力都不强,而且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自然没人敢起来反抗。
陶勒部自然收到了这个命令,而且要求三天内必须抵达灵州,否则以勾结吐蕃罪名论处。
“首领,这摆明是想把我们的战士拿去充当炮灰,不能答应。”
得知灵武节度使的命令,陶勒部中立即有族老反对。他们不少人看不惯唐军屠杀灵州东山部一事,能不添乱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还派军队听从唐军的调遣?
“不答应,几天后唐军的铁骑就能杀来。你们觉得我们陶勒部比暖泉部强大吗?”拓跋归有些不高兴地看着这些老顽固。
这些人平时就爱指手画脚,如今局势,唐人势大,居然还要唆使自己跟
唐军作对,这不仅是害自己,也在害部落。
“首领,可唐军要抽调我们三成的战士,要是有敌人袭击怎么办?”一名将领迟疑道。
“被抽调的部落又不止我们一个。
你们也不想想谁敢在这个时候发起部落之间的战争?谁敢跳出来,谁就会被唐军针对,那些部落的人不傻。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从常备军中抽调五百人,再从族中抽调一千战士,组成一千五百人,由拓跋顺率领。”
拓跋归一说完,下面右手边第二个的那名年轻的精壮男子站起来,行礼道,“首领放心,属下一定把族中儿郎尽可能都带回来。”
拓跋顺是拓跋归的胞弟,一千五百名战士对于陶勒部并不是小数字,也不敢交给其他人指挥。
对于这个胞弟,拓跋归比较重视,这次也是想让对方积累声望,但对方毕竟年轻,他不得不多提醒两句。
“拓跋顺,此次出征,你得改改你那臭脾气。得罪其他部落无所谓,但不能得罪唐军将领,特别是唐军的主帅。”
“首领放心,属下一定遵命。”拓跋顺一脸认真地保证道。
拓跋归也不知道这个胞弟是否真的听了进
去,但他也只能相信对方是听进去了的。
陶勒部的速度很快,一千五百名骑兵在第二天就集结好了。对于这种作战,其实部落中的男子非常热衷,因为可以得到不少的缴获。
唐军那么强大,跟着唐军,一定能收获颇丰。
虽说缴获会被唐军和部落分走大头,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像陶勒部这样的情况,这两天在灵武境内各个部落上演。因为部落大小问题,少则只出动了一两百人,多则出动了一千多人。
有的部落出动了近半的战士,有的却能少则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愿跟随唐军去和吐蕃人作战。
因此最后只抽调到五千多人,只有两个部落破了千,其中以陶勒部人数最多。
让韩逊不高兴的是,跟他关系较好的那个党项部落只抽调了八百人,原因却是族中青壮不想去打仗。
到底是族中青壮不想去,还是其首领想保存实力,旁人却是不知道。
李存进没有说什么,而是让人把偷奸耍滑的那些部落记录下来,以后有的是机会算账。
或许是出于愧疚,韩逊从自己麾下抽调了一千多人,凑齐了七千骑兵。
只不过这一千多人,真正的骑兵只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半个月前还是步兵。
不是韩逊不想,而是他手中的骑兵加起来只有两千余人,抽一千多给李存进,他还怎么震慑灵武各部?
当然,这一千多灵武兵的领兵之人是韩洙,这一千多人也是他的麾下。
如今灵武并不缺战马,所以步兵变骑兵是没问题的,只是战斗力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
四月的黄河水流量并不是很大,而在灵州通往凉州的道路上,一支大军正在黄河北岸休整,正是李存进率领的大军。
照理说,四月的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李存进率领大军出发后的第二天,居然下起了雪。
雪倒是不大,但天气一下变得寒冷起来,对人和战马都是一个坏消息。
由于军队质量参差不齐,禁军也需要照顾其他军队,所以行军速度并不快。抵达一处背风处后,他便下令军队休息,并派人去黄河边取水。
“这是到哪里了?”对于河西,李存进也是两眼一抹黑。
“回李都督,这是到了红石梁。”韩洙指着远处那座明显是发红的山体解释道。
之所以叫
红石梁,就是因为山上的石头是红色的,因此得名。
“李都督,再往西,我们就不能沿着黄河走了。沿着红石梁往西,大约有两百里的路程,就能到一座军镇,叫媪围镇,原本是汉朝时期的媪围县城。
家父在收复凉州后,在那里设立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