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知远这样的斥候小队,在这塞外草原上有数十支,就是为了能打探到契丹军队的动向。
这些日子,刘知远这支斥候小队也遭到了一次契丹游骑,经过厮杀后,他手下战死一人,数人轻伤,十人的队伍只剩下救人,但好在摆脱了危险。
天鹅湖无疑是镶嵌草原上一颗瑰丽的明珠。
湖水源自南边那条从燕山流出来的河流,水源丰沛湖边山丘点点,湖水清澈见底。如今正值草长莺飞时节,数不清的天鹅、灰鹤、野鸭等水鸟在此过往栖息,俨然鸟类的天堂。
天鹅湖故得此名。
可此时刘知远等九名骑兵却没有心情去欣赏这美景,而是想办法打探到契丹大军的动向。
对于契丹,刘知远比较陌生,所说武州境内也有契丹部落,但那不过是几百人的小部落,并不觉得多强大。但上到刺史,下到其他士兵口中,提到契丹却是如临大敌,仿佛那是很可怕的敌人。
刘知远从小在太原长大,对于这些同袍的感受,无法理解。可之前和契丹游骑的交手,也让他感到一些压抑的气氛。
这处树林比较宽阔,即便是遭遇敌人,也能凭借树林逃脱。
就在刘知远正在擦拭头上汗水的时候,这时大地突然震动起来,唐军斥候们纷纷从地上跃起,刘知远则是朝着一颗高大、粗壮的树顶大喊,“是怎么回事?”
随着他的喊声,树梢的茂密枝叶中才露出一个人的踪迹,原来是上面有一名唐军的哨兵。
那名哨兵听闻便朝着远处望去,看到映入眼帘的景象后,连忙对着下方大喊,神色颇为着急,“是骑兵,密密麻麻的骑兵,至少有上万,应该是契丹人的骑兵!”
听到至少有上万骑兵,下面的八名唐军斥候脸色微变。
他们之前遭遇的契丹游骑也就几十人,按照他们的估计。之前在这附近的契丹骑兵应该只有一两千人,不会太多。
可只是契丹游骑,无法让他们返回,他们的目的就是打探到契丹主力的情况。既然出现契丹游骑,说明附近肯定有契
丹大军。
刘知远神色一凝,当机立断,“快撤,往森林深处撤退。”
说着刘知远当即上马,树上的那名哨兵也快速滑下来,最后一个才上马。
在这九名唐军斥候快速朝着树林深处撤退时,如乌云般的契丹骑兵铺天盖地而至。这正是萧敌鲁率领的五万契丹先锋骑兵,声势浩大,惊得天鹅湖的飞禽纷纷扑腾着翅膀起飞,躲避这杀气腾腾的骑兵。
五万骑兵,对于中原王朝来说,甚是奢侈。
若是上万骑兵,能拿出的势力倒是不少。可数万,甚至是五万骑兵,也只有大唐能拿出,而且还得是咬牙才行。
得益于占领河东、幽州二地,大唐并不缺战马,也不缺优秀的骑兵,自然骑兵比较强大。可跟契丹动辄数万、几十万骑兵,即便是李柷,除了羡慕,也只有是羡慕。
这就是中原王朝跟游牧民族相比最大的劣势,面对这浩浩荡荡的骑兵,若是不能阻挡在塞外,一旦放入中原腹地,真的是无人能挡。
九名唐军斥候躲在树林深处,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能感到大地的颤动。刘知远熟练的爬上一株参天大树,向十数里外的契丹大军眺望过去。
这何止一万,至少有三万以上的骑兵,密密麻麻,根本望不到边。
不过这支契丹骑兵在抵达天鹅湖后便停下了,应该是要休整一下。这里水草丰盛,正好适合战马休息并补充水,只待休息完毕,这支大军恐怕就会南下,看其方向,应该就是奔着自己身后的武州而去。
这里去武州,主要有两条道路,都在山间峡谷中,并在旁边修建有军镇。
当然那小小的军镇肯定无法阻挡眼前的契丹大军,不过那烽火台却是可以用做向后方传递军情的工具,因此军镇目前是还有士兵留守的。若契丹大军南下后,他们传递完军情便会放弃军镇,南撤到武州城内。
高行珪下达了命令,坚壁清野,把城外所有粮食都搬走,把百姓都撤走,不给契丹大军留下一颗粮食,然后集结所有兵力固守武州城。
高行珪手上不过三千多兵马,哪里是契丹大军的对手,惟有据城而守,或许还有机会。
“放鹰!”
刘知远并不清楚这数万契丹骑兵是主力,还是先锋,但他的任务已经完成,没有必要在这危险之地浪费时间。
随着刘知远—声令下,—只用于传递情报的猎鹰从一名唐军斥
候携带的笼子里飞出,在树林上空盘旋几圈,随即向南飞去。
这种猎鹰是专门训练用于传递消息,并不是直接飞到武州城,而是去南边一处军镇。虽然有些局限性,但也比斥候策马去汇报军情要划算很多,不仅速度快,而且安全,不用担心遭到契丹斥候的拦截。
不到半个时辰,南边就有数道狼烟被点燃,即便是隔着数十里,刘知远等人也很清楚的看到,说明猎鹰已经把消息传递回去,他们的任务才算是真正的完成。
接下来,他们就得想办法逃离这危险之地。若是被契丹骑兵发现,他们这九人很难跑掉。
……
那明显的狼烟,刘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