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旁边大臣念完的整个下阙,不知道谁叫了一句,“好词!”
很多人开始以为上阙只是写美景,下阙也是如此,却没想到变成了写人。若只是上阙,这首词最多是一首不错的写景之词,但下阙突然写人,还有超凡脱俗之意,跟上阙相比,形成鲜明的对比,那巨大的冲击力难以言喻,而整首词也因为下阙得到了升华。
在场的官员大多都是进士或者明经等出身,本身也是有才华的。
他们对于诗词文章,并不会轻易下结论,而是在咀嚼着这下阕的意境。韩偓最先回过神来,他可是货真价实的进士,而是也擅长写诗。
论诗词上的本事,在场的官员中,无人可出其右。
除了已经致仕的司空图外,其他人在诗词上,并不出彩。
虽说大多都是进士,但进士主要靠杂文、策问等,而杂文泛指诗、赋、箴、铭、表、赞之类,并不是单单指诗词。
看着那纸上的词,韩偓不禁叹气,对于这首词他本有些疑惑,可看到观赏台前翩翩起舞的刘氏,突然悟了。
远处烟花还在燃放,刘氏在那儿翩翩起舞,不正是在灯火阑珊处吗?难道这首词是为刘氏所作?
“圣上大才,这艘《青玉案》一处,恐怕天下无人敢写上元节!”
说着韩偓对着圣上做了个
辑,这不是君臣之礼,而是文人之间的敬重。其他人不敢说,韩偓却是写不出此等水平的诗词。
听到韩偓的话,其他人才回过神来,纷纷行礼。
“圣上大才!”
“圣上才华横溢,堪比李杜!”
“什么叫堪比李杜?圣上才华,更甚李杜才是!”
一时间,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纷纷拍马屁,大有李柷是这世上最有才华之人。
李柷看着一众折服的臣子,脸上露出了笑容,心想这自己这逼装的不错。
让你们这些进士们看看,什么才叫词。
辛弃疾,不好意思哈,又抄了你一首词。
一众文臣武将都在恭维,却没意识到刘氏为何会在写下阙的时候跳舞,难道只是巧合?
不过这时却无人去深究!
随着宴会的结束,不少人就迫不及待地去街上印证词中的美景。
刘氏本想借机侍寝,却被刘明拦住了。
“刘指挥使,你这是何意?”
被人拦住去路,刘氏脸上有些愠色,即便面前的是锦衣卫指挥使,她仗着有圣上宠爱,也未把对方放在眼里。
刘明不咸不淡地说道,“刘美人,圣上今晚并让下旨您侍寝。”
他这话说的还算隐晦,毕竟对方颇受圣上宠爱,他并不想往死里得罪。
“怎么可能!”刘氏故意抬高声音。
照理说圣
上理应能听见才是,可圣上依然朝着寝宫走去,并未回头。
刘明低声道,“今夜是十五。”
刘氏一愣,很快就想起了一个事,那就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都应该是皇后侍寝。可自从前皇后李妙薇自杀后,圣上在这两日从未召后妃侍寝,不管是淑妃李贞仪,抑或杨氏,也包括她刘氏,都未能改变。
想到这里,刘氏只能不甘地转身离去。
而看到刘氏知难而退,刘明便转身朝着圣上离去的方向小跑过去,他是锦衣卫指挥使,必须确保圣上的安危。
回到寝宫,看着空旷的寝宫,李柷没有之前宴会上的喜悦之色,更多的是沉思。
高升也知道这两日圣上情绪都会有些低落,也就知趣地没去打扰。
“高公公,圣上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啊!贤妃都走了大半年了,圣上还是这样。”
看着坐在书桌前的圣上,刘明不禁跟一旁的高升说道。
高升看了一眼刘明,淡淡道,“圣上的事,岂是我等能干涉的?”
刘明知道自己说了个寂寞,这高升,嘴太严了,“我这也是担心圣上。”
高升脸上也有些忧愁,但他知道时间会淡化一切。而且圣上不是普通人,不会因此事而影响其他事,虽然让人看着心疼,但他也不敢去触霉头。
而李柷看着眼前的
那首《青玉案·元夕》,不禁摇头,重新找来一张纸铺开。高升见此,连忙小跑过来,给圣上研墨。
李柷仿佛没有发现高升的到来,看着纸张,想了想那首词适合现在的气氛。
很快,他想到了一首——《生查子·元夕》。
于是,他很快提笔写下。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高升看着上阙,一度以为圣上从贤妃自杀一事中走出来了。可当他看到下阙最后两句,他便知道自己想多了。
这些年,跟在圣上身边,高升也学到不少东西。虽说作诗词这些不行,但还是能看懂这首词表面的意思。
这‘不见去年人’也太明显了,除了已去的贤妃,还能是谁?
“陛下才华横溢,这天下文人无人能及!”
在圣上写完举起笔的时候,高升连忙恭维道。
“怎么?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