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都市言情>国风守艺人从木偶戏开始> 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衣组冠军求月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三章 青衣组冠军求月票)(1 / 3)

,国风守艺人从木偶戏开始

“春秋亭外风雨暴——”

林牧一开口,台下正在好以整暇坐在那里准备挑刺的迟晓秋顿时就傻了眼。

就连李正素和史弘依都是互相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愕之色!

其他的几位评委则是默默的点头,没想到林牧的程派也能唱的这么好,居然有了程砚秋先生的七分味道!

不要小看了这个评价。

因为在现在这个京剧圈里,有一种非常诡异的论调!

程派作为目前京剧旦行唯一一个和梅派分庭抗礼的流派,具有非常广远的代表性。

但是,有一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出来的说法,只有程砚秋的唱法最不像程派!

乍一听之下,让人感觉到有些摸不清头脑!

程派,不就是程砚秋先生的演唱风格和方法吗,怎么这个创立者反倒不像他自己了呢!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呢?

程先生早已作古,是不会改变唱法了,但是他的流派还在,后人们在舞台上继续传唱……

这就有点明白了!

原来是他的后人在舞台上传唱的时候,有了某些变化,与原来的程派产生了距离。

这才有了程砚秋的唱法,最不像程派一说的荒谬之论!

把这种变化说成大师“不像”,其实就是梨园行里常用的拐弯抹角的调侃方式。

要知道,现在京剧界旦行中,程派的影响力绝对不亚于梅派,而且追随者众多,不管是专业还是业余,都有着大批的拥趸,可见该流派艺术生命力的强劲。

目前程派引起的一些不同看法,总结起来为“四声一袖”。

首先是“男声”,程派的嗓音忧郁,也有人称之为“鬼音”,跟其他旦角流派比起来,独树一帜。

但是,有些后学者在闷声中追求横宽,直至女子演唱女性,反倒唱出了男声。

第二是“气声”,程派最讲究的就是用气,内敛而饱满,以气行腔,以达到“音断意不断”的境界。

但是,有些后学者表面模仿,不能要领,便造成了气息不匀,吞吐痕迹明显。

第三是“顿声”,程派的拖腔,大腔,都非常的有名幽咽婉转而又刚柔相济。

而一些后学者为了追求剧场效果,就在转折和小腔的顿挫上着力,显得生硬,造作!

最后就是“颤音”,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有些人在演唱中,增加了程派本来没有的美声唱法的颤音,听来虚浮轻飘很不协调。

有了这四声,程砚秋先生确实跟现在的程派一点都不像!

所谓的“一袖”,指的就是程派有名的水袖功夫。

程派的水袖有口皆碑,多姿多彩,美不胜收。

程砚秋先生将水袖功夫用来表达剧情和人物心态变化的艺术手段!

但是,现在有些后学者,已经不从青衣的身段特点和特定的戏剧情景出发,动辄就在台上将水袖舞的花团锦簇,为了炫耀水袖功而彻底的背离了程派的神韵。

京剧界的传承,本来就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

开宗立派的大师们从来都是主张,“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们一贯是反对后人死学,照葫芦画瓢。

因为所有开宗立派的大师,他们所创立的流派,全部都是根据他们自己的嗓音特点和艺术特征研究出来的,是最适合他们的演唱方式,未必适合所有人!

就像是华夏的武术一样,同样的一套拳法,同样的方式教给十个人,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因为他们的身材不一样,胳膊又长又短,个头有高有低,理解能力更是千差万别。

所以,因材施教,才是正理。

每一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学艺到了一定程度,随着眼界的开阔,会逐步形成自己的艺术理解和审美追求,应该有所改变,有所创造,这才是那些成为大师或者名家的人正确的道路。

但是,这种改变绝对不是以上所说的那些流于表面,抓住某一个细节尽情的夸大,不管其他的,在客观上将前辈创立的美妙精深的艺术给扭曲了。

所以,资深的京剧行家夸赞后辈,最喜欢用的一句话就是,没有毛病!

没有毛病,说的就是你路子正,演唱规矩,慢慢的提高,等到你有所成之后,再走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这才是艺术发展的正确道路!

其实,让林牧身有所感的就是,自己在上程砚秋的私教课时,程砚秋在教导了自己《锁麟囊》之后,竟然教授自己梅派的基本唱法。

当时,林牧顾着勇气,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没想到,程砚秋先生非常认真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师承梅派,受到梅先生的影响颇深,所以,想要学习好程派,首先要从梅派入手,只有基础打牢了,那么才能更深切的理解程派的艺术!”

听到这番话,林牧真的是对这位京剧艺术家深感敬佩!

作为和梅兰芳齐名的程砚秋,一直都对梅兰芳先生非常的尊敬,也从来都没有避讳过自己是师从梅派。

其实,这些年来,京剧界也是有很多老艺术家都指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