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不知道怎么劝朱四维,毕竟子不言父过嘛,更何况还是爷爷辈儿的!
他又想着这种事情风传出去对叔爷名声不好,所以干脆就给知情的守卫们下了封口令。
当侄孙的不知道怎么劝叔爷,那就给叔爷做好善后吧!
朱四维也没在意,只是觉得侄孙这几天看自己的眼神都有些欲言又止。
他问朱标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朱标又极力否认。
这下倒是弄得朱四维想七想八了。
标儿这孩子十三四岁的正处在少年慕艾的时候,别是看上这大元皇宫里的某个女人了吧?
妥歡帖木儿的妃子还是女儿或者普通宫女?
朱四维只能旁敲侧击地给朱标提点,弄得朱标真是哭笑不得,明明是叔爷您的问题怎么还成我的了?再三澄清之后,才被朱四维放过。
在朱四维对奇皇后的洗脑工作进展得已经颇见成效以后,应天的宣旨官也到了大都。
不同的是这次的宣旨官再也不是薛城了。
想到那个高声吟诵着“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存,汉人再不为奴”而生啖蒙古大将血肉最后壮烈牺牲的薛城,朱四维心中便不是滋味。
宣旨官不知道朱四维心中所想,连忙拱手行礼:“下官中书省宣旨官方克勤拜见太子殿下、拜见靠山王爷、拜见徐副帅和常副帅!”
朱标抬了抬手:“方卿不必多礼!”
“臣谢太子殿下!”
得知对方姓方,朱四维笑呵呵地随口开了个玩笑:“你姓方?不会有个儿子叫方孝孺吧?”
哪知方克勤抬头纳闷道:“王爷竟然知道犬子?”
朱四维原本坐在太师椅上的身体不由顿了顿,他心中讶然:不会这么巧吧?眼前这位竟然是方孝孺的老子!
历史上被灭十族的就两个人:
一个是因为靖难之役而被朱棣诛十族的方孝孺!
另一个则是清朝时因文字狱而被雍老四诛十族的吕留良。
对于方孝孺这个人,朱四维从后世资料上还是涉猎过一些的。
有人说是方孝孺和黄子澄这两个腐儒误了朱允炆,这话对也不对。
之所以说对,是因为朱允炆确实是听了这两个人建议进行的削藩政策,最后被朱老四以此为借口发动靖难之役给撵下皇位的。
说不对,是因为削藩这个主意是没有错的,其实换谁坐在朱允炆的位子上,都不会放任那帮叔叔辈的藩王无动于衷,实在是明初藩王的权力太大了,而且个个手握重兵。
只是方孝孺和黄子澄是文人,不懂军事,所以有点自大冒进了,在他们想来以正统之名举全国之力镇压一个小小藩王还不是易如反掌?
后来事实证明,确实是易如反掌,只可惜他们是被镇压的一方。
其实方孝孺的忠贞之气朱四维还是赞赏的,面对灭九族的威胁还能扛得住不妥协,并且喊出有本事灭老子十族这种话的人,无疑是个硬骨头的狠人啊!
其实以方孝孺刚正不阿的性格,在御史台任职的话,或许会是个好人选。
面对在场几人疑惑的目光,朱四维只能打哈哈:“本王在苏州时听一个听书的书友说的,她老家是台州的,她说她们台州那有个叫方孝孺的孩子聪明好学,是方圆州县闻名的神童!”
“王爷谬赞了,犬子哪里当得起神童之称?他也就比一般孩子早慧一些罢了!”
方克勤嘴上虽然在谦虚,但心里还是极为得意的,没想到儿子之名竟然已经传到靠山王耳朵里了,靠山王是谁?那是当朝皇叔啊!儿子这是要有大出息的预兆啊!
如果朱四维能听到方克勤心里的话,肯定会竖起大拇指,你儿子是有大出息,把你们老方家都给弄绝后了!
朱标见方孝孺之名连叔爷也知道,本着对叔爷的信赖,他也默默记住了这个名字,心想以后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重用一番。
方克勤他还记得自己的职责,所以正了正神色,道:“下官还有皇命在身,还是先容下官宣读圣旨吧!”
圣旨很长,先是对朱四维朱标徐达常遇春四人攻克大都收复燕云十六州,立下此不世之功给予肯定和嘉奖,允诺等班师回朝以后北伐将士各有厚赏。
随后就是全权委任朱四维在回京之前处理燕云事务。
最后就是对已故宣旨官薛城的嘉奖和追封,追封薛城为忠义侯,等朝廷建成忠义祠以后,进忠义祠享国祭。
朱四维和朱标几个接完圣旨起身以后,朱四维有些无奈地看着朱标,嫌弃道:“得,你老子又给我加了个差事,全权处理燕云事务,这当侄子的也不怕累死叔叔!”
朱标只能讪讪地拱手:“父皇肯定是想着能者多劳!”
“太子殿下,皇上和皇后娘娘有书信给您!”
“靠山王爷,也有您的家书!这封是陛下给您的!这封是几位皇子和公主给您的,这封是您府里的!”
“徐副帅常副帅,你们也有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