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岛上,郑和看着朱棣给他传来的诏书,眉头紧皱着。
在郑和来到苏门答腊前,苏门答腊王在一场冲突中被杀死了。王后发出悬赏,谁为苏门答腊王复仇她便嫁给谁,顺理成章地也将成为苏门答腊的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一名勇士便手刃了杀害苏门答腊王的凶手,迎娶了王后,成为苏门答腊的王。
但原来的苏门答腊王的儿子却因此丢了王位,于是愤而杀死了继父,成为苏门答腊的新王。
于是,一场内乱围绕着新王和旧王的弟弟苏干剌展开了。
正值郑和途经苏门答腊,新王自知实力不如苏干剌,于是派人向郑和表明忠心和求助。
郑和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派人回国禀报朱棣。朱棣命人送来的诏书,便是对此事件作出批复。
在诏书中,朱棣命郑和支持苏门答腊的新王。
但大明的船队一向是秉承着和平理念出海的,只要求各国承认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并进行自由贸易,不干涉他国内政。若是贸然参与到苏门答腊的内中,难免会生起不好的影响。
很快,郑和便有了决定。
“郑和率领着船员登陆,并没有直接参与到战争之中,而是为苏门答腊王提供人力物力。苏干剌看着苏门答腊王的力量日益强大,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出动一万兵力对苏门答腊王和郑和发起了总攻。”
“于是,郑和下令反击,生擒了苏干剌,送回大明处死。”
撒北宁在舞台上缓缓讲述着,屏幕前的国内观众皆是心潮澎湃。
曾经有人说过,崖山之后无华夏。
崖山,那是南宋皇帝跳崖自杀的地方,是宋朝灭亡的地方。
那些人说,在崖山之后华夏便失去了天朝上国的地位,再没有成为普世帝国了。
然而,在大明,在永乐年间,大明依旧以其强大的实力令各国臣服,所向披靡!
难道一定要四处劫掠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吗?
以朱棣的设想,让各国承认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难道就不能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吗?
在国外,无数观众再次见证了华夏曾经的强大。
当他们将丑陋的大航海时代的殖民与郑和下西洋相比起来,发现即便郑和下西洋虽然同样是带着普世理念而去的,但带给各国的却是繁荣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惨无人道的屠杀和劫掠。
时至今日,华夏也从未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带去不幸,而是秉承着共荣繁荣发展的理念不断独立自主发展。或许,华夏理念,才是最适合这个世界的。
无数国外观众看着节目,陷入了沉思。
“永乐十三年,郑和船队从东非麻林迪返航归国。同年十一月,麻林迪谴使来到大明进贡,献上了麒麟。这只麒麟,也就是现在的长颈鹿。”
“永乐十四年,古里等国派遣来大明进贡的使者归国,郑和受命率领船队出海,送还各国使者。这些使者中,除了来自于南亚各国,还有来自于东非的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
“永乐十九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并送还十六国使者。归国路上,暹罗、苏门答腊、哈丹等国皆派遣使者随船队入贡。”
“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朱棣病逝,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以下西洋糜耗众多为由停罢下西洋事业,任命郑和为守备太监,率领下南洋的军队镇守应天府。”
“宣德五年,郑和受命第七次下西洋。宣德八年,郑和在返航过程中于古里去世。”
画面切换到了一号演播厅,撒北宁沉声说道。
现场一片沉默。
赵一洲饰演的郑和,演出了郑和的人格魅力,演出了一个太监也能拥有的英武霸气。
一眸一笑,或是一怒一斥,皆是绝代风华。
屏幕上的地图,一个个图标正闪烁着。
“郑和七次下西洋,出使国家和地区三十六个。这三十六个国家,分别是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腊、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锡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不刺哇。”
撒北宁细数着一个个国家,却没有一个观众感到不耐烦。
这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华夏曾经伟大的见证。
“郑和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国家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则耀武以慑之。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使得那些风俗劲悍,专尚豪强,素好侵掠邻境的国家不得不偃兵息武。”
“郑和七次下西洋,为解决南洋、西洋各国之间的矛盾、为建立南洋、西洋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随着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各国间的贸易交往、文化交流,尤其是华夏和沿途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播,也在这种和平局势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