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卿快快说来!”
闻言,朱允炆大喜过望。
“其一,陛下要发罪己诏昭告天下。其二,派人出城招兵。其三,起复齐泰和黄子澄。”
方孝孺沉声说道。
齐泰和黄子澄因为出了太多馊主意导致明军连连战败,已经被朱允炆罢免了。
“这样,就可以让燕王退兵?”
朱允炆不解地看着方孝孺,问道。
“陛下颁发罪己诏,已经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燕王清君侧的名义自然不攻自破,天下百姓都会支持您。这时候,陛下派人招兵,百姓们必会纷纷响应。”
方孝孺点了点头,道。
“好,就依爱卿所说的办!”
朱允炆点了点头,长松一口气。
他竟然,真的认为方孝孺提出的这几个主意能够抵得过朱棣的几十万大军。
朱允炆这边还在信心满满地等待着朱棣退兵,然而朱棣却已经在高歌猛进,不断接近着应天府。
当朱棣到达龙潭时,应天府中的朝廷彻底慌了。
大臣们的奏章如雪花一般飘到朱允炆的桌上,都是在劝朱允炆逃离应天府的。
朱允炆心中满是恐惧,脸色阴沉。
他罪己诏发了,也给各地方发了诏书,让他们前来勤王。
然而,到现在他都没有等来任何一方的军阀。
这到底是为什么?他宽以待人,推行减税,重用儒臣,到头来却换来这么一个下场。
这四年来,他勤勤恳恳,遵循圣人之言,修身齐家治国,没有丝毫懈怠,为什么天下会变成这个样子?
到了最终朱允炆都没能明白,一名君王可以用儒道,却不能成为儒道的傀儡。
他幻想着实现儒家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然而却得罪了北方大族。而枝叶繁茂的南方大族就算得到了朱允炆对他们的优待,可这天下是朱允炆的还是朱棣的,跟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以,许多人都在观望着,等待着两人决出胜负。
谁赢了,他们就支持谁。
从始至终,朱允炆就没有走上过正确的道路。
首要的敌我矛盾,朱允炆就没有分清。
朱元璋有二十多个儿子,可到头来却没有哪怕一个是支持朱允炆的。可以发展争取的与对立的,朱允炆妄图一刀切全部拍死,这样的局面便是必然的后果。
朱允炆长叹了一口气,找来了方孝孺。
至少现在他看清了,在朱棣面前硬碰硬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爱卿,大臣们都劝朕离开……”
朱允炆犹豫着说道。
闻言,方孝孺皱起眉头,神色不悦。
“京城中尚有禁军二十万,为何未战先退?二十万禁军,守住京城绝不是奢望。只要等到援军到来,燕王便只有退军一条路!”
方孝孺沉声说道。
“可如果城破了呢?”
朱允炆问道。
“君王死社稷,此天理也。就算守不住,为国战死也是应有之理!”
方孝孺掷地有声地说着,各种引经据典,说得朱允炆热血沸腾。
“朕知道了。”
朱允炆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
腐儒治国,国之将亡。
若是翻着儒家经典就能把国家治好,那张皇帝老子的宝座上便不应该有人坐,而应该放上四书五经。
方孝孺只知道君王之尊严,然而朱棣不是外族,就算他坐上那张椅子,这天下还是叫大明,皇帝还是姓朱。
一旦朱允炆离开应天府,朱棣那传楔天下的计划便会彻底破灭。
朱允炆大可以收拢铁铉、盛庸、平安等将领,与朱棣再一决雌雄。
可惜,朱允炆听信了方孝孺。
“京城中有二十万禁军,然而朱棣却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京城,没有遭到太多的抵抗。入城后,朱棣第一时间派人去保护被关在在大牢里的周王和齐王。”
京城已经被朱棣控制住了,然而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皇宫。
朱棣并不是真的来清君侧的,见了朱允炆,反倒让他进退两难。
朱允炆必须死,但不能死在他的手上。
于是,他派人去包围住皇宫,而自己则来到了周王和齐王的大牢。
当周王和齐王被从牢中解救出来之后,与朱棣一母同胞的周王激动地抱着朱棣,痛哭流涕。
“奸恶屠戮我兄弟,赖大兄救我!今日相见,真再生也。”
周王嚎啕大哭道。
朱棣拍了拍周王的肩膀,长叹一声。
“非我之力,乃父皇母后在天保佑之力。”
朱棣确实远远比朱允炆要更适合这张椅子,他时刻都非常注重自己行为的合法性,一言一语都将自己造反的行为说成是顺应朱元璋的意愿。
“王爷,将士们没能在皇宫中找到陛下,只找到了……只找到了……”
这时候,朱棣的下属走了进来,低声犹豫着说道。
“找到了什么?”
朱棣皱着眉头,问道。
“找到了一具烧焦的尸体。”
朱棣的下属低着头,说道。
朱棣愣住了,失神地看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