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1章 反心渐起(1 / 3)

虽然朱标早逝了,但朱元璋还有几位嫡长子,朱元璋却选择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位。

朱元璋之所以立朱允炆为太子,有几重考虑。

其一,立长与立贤的矛盾。老二秦王和老三晋王经常胡作非为,品行不佳,不是当皇帝的好人选。而老四朱棣虽然骁勇善战,而且在封地也多有美名,但如果立朱棣为太子,则会让后人认为皇位是可以经营、谋求的,导致如李唐皇位那般同室操戈。

君不见,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了先例后,李唐皇室后代几乎每一次皇位的交接都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其二,对朱标的愧疚。

朱元璋始终认为,朱标的死与自己脱不了关系。

朱元璋还未称帝之前,便将朱标立为了世子。称帝后,便将朱标立为了太子,后来更是让朱标临朝理政。

可以说,如果朱标不早逝的话,没有人敢觊觎皇位。整个朝廷的文官几乎都是朱标的支持者,武将集团的领袖蓝玉也是朱标的亲戚。而例如秦王、晋王等人,也是对朱标尊敬有加。

毕竟,如果不是朱标时常帮他们向朱元璋求情,以他们在封地做的那些事,恐怕早就被朱元璋严厉处罚了。

但朱元璋对朱标的苛刻、漫无尽头的储君生涯,给了朱标巨大的压力和焦虑。身子骨本就弱的朱标,在这种情况下身体状况更是一日不如一日。

而朱元璋的那一句“你难道是想要当皇帝来教我做事了?”便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时,朱元璋让朱标去审理一个案件,并让吏部尚书辅佐他。

朱标主张从宽处罚,而吏部尚书主张从重处罚。

朱元璋支持吏部尚书的主张,然而朱标与他据理力争。于是,朱元璋便说出了这句话。

对于一位储君而言,这句话无疑是诛心之言,让朱标回去之后一病不起。

不久,这个赢得满朝文武一致称赞的优秀储君病逝。

所以,朱元璋将他对朱标的愧疚也倾注在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

为了帮朱允炆铲除威胁,朱元璋简直杀疯了。

尤其是开国功臣傅友德之死,更是令人寒心。

蓝玉案之后,所有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每日都提心吊胆的,甚至有人每天睡醒都庆幸着自己又活过了一天。

有一次,朱元璋宴请众功臣。

在进入宴会厅的时候,朱元璋看到傅友德两个当护卫的儿子没有按规定佩戴剑囊,于是就在宴会上指责傅友德的两个儿子慢待君王。

傅友德急忙起身告罪,向朱元璋求情,朱元璋便让傅友德去将他两个儿子叫来。

刚走出宴会厅不久,朱元璋的卫士便追了上去,说朱元璋让他将两个儿子的人头带过来。

没多久,傅友德便提着他两个儿子的人头回到了宴会厅上。

傅友德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砍下两个儿子的人头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他得到的是朱元璋指责他残忍。

傅友德知道,朱元璋就是想拿他开刀了。于是,傅友德当众自刎。

“王爷,您至孝奔丧,若是强行渡江却是有违圣命,反倒成了不孝。愿王爷养成龙虎之威,他日是风云感会,羽翼丰满,则大江投鞭可断,今日何必计较?”

朱棣身边,一个和尚骑马与他并行,劝说道。

怒不可遏的朱棣听到这话,神色逐渐平复了下来。

他转头瞥了和尚一眼,不置可否。

和尚道衍的话,无疑是大逆不道的,是在赤裸裸地劝说朱棣谋反。

在朱标死之前,朱棣有没有生起过争夺皇位的想法,我们无法得知。但在这一天之后,这个想法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了。

在他眼中,朱允炆根本没有当皇帝的能力。而今日朱允炆的所作所为,让朱棣对他越发不服气和不满。

镜头一转,一座宫殿中,胡天歌扮演的朱允炆正坐在椅子上,三名大臣站立于台阶下。

齐泰,洪武十七年的解元,为官九年没有任何过错。要知道,朱元璋在位期间对官员是极为苛刻的,而齐泰能够九年都没有任何过错,足以说明他的人品。

黄子澄,洪武十八年会元,伴读东宫。

方孝孺,年轻时候贤名在外,朱元璋对他极为欣赏,所以故意不给他官做,想要将他留着等自己的子孙来提拔。

朱允炆上位之后,将齐泰提拔为兵部尚书,将黄子澄提拔为太常卿,将方孝孺任命为翰林侍讲。

“朕初登帝位,唯恐诸位王叔作乱,爱卿可有计策?”

朱允炆揉了揉眉心,忧虑地问道。

胡天歌的演技在青年演员中也算上出类拔萃的,将朱允炆优柔寡断、懦弱士的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

朱允炆并不傻,在朱元璋卧病在床的时候,朱允炆便问过朱元璋:

“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

外敌作乱,让诸王去攻打。若是诸王造反,谁来攻打他们?

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武将的做法,引起了朱允炆的担忧。

由此可见,朱允炆的战略眼光也并不差。但落实到实际做法,便只能说是愚蠢至极了。

“陛下,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