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来评价宋仁宗,对于那时候的百姓说,他是一个好皇帝。
他在位时,将仁义做到了极致,政治清明,名臣辈出,外无战争,呈现出一片盛世景象。
根据《宋代物价研究》与《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仁宗时期,对体力、风险、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工种日工资大约为每日45文。
而那时候,一担米是840文。也就是说,普通工人只要工作十八天,就能买得起160斤米。
而在明代,需要二十六天。在清代,需要四十三天。
在宋仁宗之后的宋朝,米价与宋仁宗时期相比约莫涨了四倍。
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东京全城罢市,大街小巷皆是痛苦哀嚎,数日不绝。就连乞丐和小孩,都到皇宫之前焚烧纸钱,痛苦哀悼。
消息传到洛阳,洛阳百姓也自动罢市哀悼。史书记载,洛阳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
就连偏远百姓,也都在哀悼宋仁宗。
一名官员前往蜀地,路过剑阁,惊讶地发现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
足以看出,宋仁宗有多么得民心。
历朝历代,能够如此被百姓爱戴的,能有几个?
然而,对于宋朝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好皇帝。
他在位四十二年,这个国家的平静之下潜藏着许多弊病,但他没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唯一一次变革庆历新政,也只是昙花一现。
他在位期间,军队数量位居宋朝历代皇帝之最,然而却没有建立任何武功。
中台总部,数据部中,此时,钟山岳的神色有些紧张。
收视率多少了?
钟山岳问道。
现在收视率八点五,而且还在逐渐下降中。
技术员有些忐忑地看着钟山岳,说道。
听到这个收视率,钟山岳神色不变,点了点头。
这一期典藏华夏收视率下降,本就在他的预料当中。
宋仁宗文治武功,都算不得太出色,甚至说得上平淡。
然而,这一期之所以选择宋仁宗,就是为了让观众们看到另一种皇帝。
算不得昏庸,算不得英武,然而,他在位时,却是百姓生活最幸福的时候。
勤政殿中,张氏正眼巴巴地看着赵祯。
官家,三司使的事
张氏说道。
闻言,赵祯脸上露出不悦之色。
你只知道为你的长辈要官,可想过我被包拯唾沫洗脸的感觉?
说完,赵祯愤愤地离开了勤政殿。
屏幕前,许多观众看着,脸上露出了笑容。
这个皇帝,看起来有些窝囊,然而却显得格外可爱。
也许,这是华夏封建王朝中,唯一主动自我限制权利,将皇权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
离开勤政殿的赵祯,没有八抬大轿,徒步走到了崇政殿。
崇政殿,乃是他处理政务的地方。
走进崇政殿,一名宦官正等候在一旁。
赵祯在桌前坐了下来,随手抄起桌上一本奏章。
今日可有何要事要朕处置?
赵祯问道。
这名宦官,正在负责帮他整理奏章的。
官家,有言官唐介的上书。
那名宦官从一堆奏章中抽出一本,双手呈到赵祯面前。
赵祯点了点头,接过奏章。
翻开一看,赵祯不由眉头微微一皱。
官家,是说了什么?
那名宦官好奇地问道。
唐介要朕减少宫中人员。
赵祯闷声说道,放下了奏章。
哪个大臣家里没有侍从?官家的侍从并不多,他们还要官家削减,岂不太过分了?
宦官愤愤地说道。
一来,他确实是为赵祯感到不平。赵祯的生活之朴素,甚至都已经不像是一位帝皇了。甚至,不少大臣府邸装潢和陈设比赵祯寝宫之内还要奢华。
二来,唐介要赵祯削减宫内人手,他不免有些兔死狐悲。
赵祯沉默不语,脸上有些郁色。
唐介的建议,官家准备采纳吗?
那宦官试探着问道。
赵祯犹豫片刻,脸上满是纠结之色,最后还是点了点头。
言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
那宦官跟随赵祯多年,知道赵祯是一个恋旧的人,心中定然是不想将宫中的人送走的。
又仗着他与赵祯亲近,于是脸上露出不满之色。
官家如果要削减宫内人手,那么便以小人为削减的第一人。
赵祯闻言一愣,随即转过头来,微眯起眼睛,细细打量着他,眼中吐露着精光。
屏幕前,无数观众看着这样的赵祯,皆是惊讶不已。
从这一期典藏华夏开播,赵一州便演出了一个勤勤恳恳、从谏如流的宽仁形象,甚至有些窝囊。
然而,这一刻的赵祯,却显得有些危险。
宋仁宗真的窝囊吗?真的是被大臣操控着吗?
如果是这样,他岂能坐稳皇位四十二年?
宋仁宗的政治智慧,是被很多人低估的。
他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