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往汉部落各种机械的研发经验,还有首领提出的理论,任何工艺,你想将之从手工劳作转化到机械操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转动起来,只有转动起来,才有可能将动力源换成别的东西,比如畜力,水力,风力,包括现在的蒸汽动力,这都是可以转圈的东西。
按照这个思路,白起设想了一种新型的印刷工具,那就是制作一个表面光滑的手摇辊筒,然后将刻了镂空雕版的蜡纸贴到辊筒上面,另一边放上一个墨盒,再安装一个送纸揭纸的装置,就能通过摇动辊轮快速的印刷纸张了。
不过他虽然精通印刷术,但对机械设计却一窍不通,心里有想法,却不知道合不合适,能不能造出来,也不懂制造技术,于是乎只能求助于人。
但是这个东西一般人还真不好办,会造机械的不懂印刷,懂印刷的不会机械,这东西真的制造起来,又需要铁匠还需要木匠,甚至还需要动用研究所的资源,毕竟汉部落所有最好的工匠全都在研究所的管理之下,这就不可能绕过他们自己制造。
所以最后思来想去,白起干脆把这个想法上报给了罗冲,在机械研究领域,罗冲才是汉部落公认的第一人,而且只要获得了罗冲的支持,就能调动汉部落的全部资源,没有资源甚至能调动兵力去开发资源,所以只要首领认可了,那就一定可行。
于是乎,在几天后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白起也把自己的设计草图和想法一起递给了罗冲。
......
罗冲家的书房里,白起站在书桌的对面,有些期待的看着正在看设计草图的首领。
而坐在里面的罗冲,却在看到这台机械草图时被惊为天人,他整个人都惊住了。
手摇式辊筒油墨印刷机?
蜡纸漏板印刷技术?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玩意儿好像是上辈子民国期间才发明的,配套使用的还有1918年清末时期,由一个在美中国留学生发明的中文打字机,两套机器相辅相成,一个用来打字,一个用来批量印刷。
在没有电脑的时代里,这玩意足足统治了中文印刷行业一直到1990年前后,很多七零后甚至八零后,包括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那些学生考试用的试卷都是用这玩意儿印刷的,最早的中文报纸也是运用的这种技术批量印刷,效率非常高。
罗冲当年甚至还在国防科大的校史馆里见过这些老古董,按照那些教授的说法,当年那个时代,中文打字机可不是什么单位都能用得起的,因为这玩意儿过于复杂,所以只能用专业的打字员操作,一般单位根本养不起打字员,不过手摇的辊筒油印机倒是比较普及,几乎各个学校和机关单位都有,是那个年代办公印刷的主要机械设备,从清末到新中国建国后电脑出现前一直如此。
只是罗冲怎么都没想到,这项发明居然现在就会有人提出来,虽然并没有实物,只是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想法而已,更为关键的是,白起产生的这个想法竟然还是从那本纺织印染的书里来的。
“你这个想法确实不错,要实现起来也不是特别难,这样吧,这个手摇辊筒印刷机还是交由综合研究所那边负责研发吧,你比较熟悉印刷的各种工艺,所以由你来给他们制定各种标准,让他们来研发,这个研发的经费由部落来出。
“还有蜡纸这个东西,也由你去向造纸厂提出技术指标,让他们开发,另外就是你说的这个蜡纸刻版的问题,这点我有些其他的想法,既然印刷都可以用机械解决了,那么排版打字是不是也能设计一台机器来替代人工,比如打字机。”
听到罗冲的安排,白起表示很兴奋,很激动,很疑惑,很震惊。
激动兴奋的是,没想到首领对此事竟然如此痛快的表示支持,疑惑的是他本来以为这东西即使是找研究所参与,也肯定是擅长机械领域的新钢郡动力研究所,结果罗冲却让他找综合研究所去合作。
更让他感到震惊的是,罗冲居然还举一反三,自己这边刚提意要发明印刷机,而且八字还没一撇呢,那边罗冲就提出要造打字机了,可是打字机又是个什么东西,他却完全没有头绪。
“首领,这打字机是和原理?这东西如何制作啊?”白起想破头也想不明白,因此干脆问了出来。
“打字机啊,后面也是个辊筒,然后把蜡纸贴在辊筒上,下面做一个木盒子,把金属活字全都排进去,上面再放一个可以四面移动,挑拣活字的抓取敲击装置,选定活字之后,就把这个活字夹起来,然后敲在后面的滚筒上,以此来实现打字或者刻版的机械需求。”
罗冲按照回忆中的中文打字机说出了结构,但白起却根本想象不出来,因为没见过的人确实很难想象,古代人如此,现代从小接触键盘的人更是如此,因为那个年代的中文打字机确实是没有键盘的,说是打字,其实它的造型更像是一台电报机,操作起来就像是敲电报一样。
而且这种打字机效率十分低下,它的主要原理其实和活字的捡字员并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在一个木盘子里排满几千个常用的金属活字,然后依靠目立迅速的找到那个活字的位置,再操纵金属钳夹住这枚活字(印章)将其印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