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栈里面声音渐息,缩在客栈外偷听的人便跑去街尾报信。
街尾处等着六七个人,两个是身量已经长开的女孩,其余都是男人,正是刚刚出现在客栈里因钱数没谈妥拒绝的那些人。
“听见了没?不仅小丫头片子是三十斤粮食,连娼妓都是三十斤粮食。”
“这不合理啊,清清白白的大姑娘,怎么不得比小丫头片子、比娼妓好?凭什么是一样的钱?
呸,果然是头发长见识短,她这么搞,哪有好人家的大姑娘会跟着她?
倒是那些寡妇娼妓和家里有小丫头片子的人家要高兴了,她也就能收到这些了,亏死她!”
“行了,别说了,人家有粮食人家爱怎么着怎么着,还是想想我们该怎么办吧。”
这话一出刚刚还愤愤不平的人都沉默了。
他们都是底层挣扎的人,为了活下来什么都不讲究,能赚钱能有粮什么都做。
这次听说有人找媳妇给三十斤粮食,还是给一个不大的丫头片子,当即就心思活泛起来。
一个小丫头就给三十斤这么痛快,那给找个正当妙龄的、模样端正的,岂不是得五十斤八十斤粮食?
其实要真是娶媳妇的话,这么想倒是没有什么大错,但问题木渔不是这么想这件事的。
她把这三十斤粮食看做让人放弃这里生活跟他们去山村扎根的安家费,那自然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至于这些人说的她会亏死,那根本不可能。
年纪小有年纪小的好处,好好培养有无限可能,也会更忠诚。
年纪大有年纪大的用处,稍微教导一下便能做事生产。
不管大小,所需的消耗不过是些粮食罢了,以后却能带来远超于此的价值,根本不存在亏损的可能。
但这些人想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绞尽脑汁想从木渔那里得到粮食,赚到便宜。
“那这样,我们也去找些小丫头和娼妓给她,这两个好姑娘,就在镇上找人嫁了,礼钱应该会比三十斤粮食高。”
“那就这样,咱们分头找人,今晚到我家说说情况。”
这群人的算盘暂时是打不通了,因为木渔打算今天便离开远山镇。
木渔和孙三深入聊了聊,经过早上这一通事,她发现孙三办事还是很靠谱的,便打算把一些事交给孙三去办。
孙三倒真是孙三,他是孙二的堂弟,名三贵,原是做家具、马车这些木器生意的,在灾年里很是吃亏,一直贱卖产业。
木渔向他表明了想铺子宅子田产的想法,表示愿意出比市场价高三成的价格购买,并给二成提成,只求买的顺心合意。
孙三当即拍着胸脯表示,这事好说,要多少有多少。
“暂时先要两处铺子,一大一小,宅子要处大的,以后便不在客栈落脚了,田地也看着先买个五十亩。
不知道这些大概要多少钱?”
“现在这情况,用粮食买东西要更合人心意。
姑娘说的这些,若按好粮算,孙某保证四百斤粮食便能拿下。
若按银钱算,这些得是七八百两之数,倒比灾荒前数目还多些,只是这时候的七八百两,根本买不到多少东西了。”
木渔对银钱数目没有很切身的体会,不过四百斤粮食这个她熟,这根本不算什么嘛。
两次来远山镇,每次都带着五百斤左右粮食,换到一堆东西回去就已经觉得很值了,没想到还能换到这么多产业。
这只是四百斤粮食啊,八个麻袋大小而已。
去年秋天,村子里一共收获了几万斤粮食,除去分给村民的,除去这半年多消耗的,现在仓库里也还剩下三四万斤之多。
这要是全拿出来换成产业,啧啧……
不过,要是按照正常年间的粮价,七八百两对应的得是几万斤粮食,断不会是现在的几百斤之数。
灾年啊……
木渔感慨完,有种想再把要换的产业加倍的想法。
不过,她按捺住了蠢蠢欲动的心,不能出尔反尔,做事要有定数,这种事完全可以放在下次来时再说,不急在这一时。
两人正悠然喝着茶水,孙三心里算盘打得响。
他介绍了十个女孩嫁过来,媒人钱便能收个三十斤粮食,又有买卖田产这事,能在原价上抽两成,少说六七十斤粮食。
也就是说,这几天的功夫,他便赚到了近百斤粮食!
在镇上断没有这么好的差事,这木姑娘属实大方!
还主动加价,比那些处处压价的黑心商人好太多了,这大概就是山村人的淳朴吧。
这事他断然要做好,看她在镇上买宅子铺子,想来以后是要在镇上做生意的,打好关系,总没错的。
孙三这么想着,正要开口告辞,却见客栈里又走来两个女人,细细一看,是镇上的两个寡妇,其中一个带了两个孩子。
“你们两个来这干什么?”
“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