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周川退出去的莺儿惶惶不安,走远了,还不舍的望着那件雅阁,将嘴唇咬的泛白。
“我是不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她委屈的看着周川,眼泪都快溢出眼眶,“是不是给大人带来了麻烦?”
周川原本就不善言辞,见小姑娘被唬得可怜巴巴,只好勉强安慰道:“不关你的事,以后那位要是在只要不拿耶罗茶给他就成,他不喜欢。”
“好了,去忙吧。”
小姑娘点点头,也不再多问,慢悠悠的下了楼,周川看着她的背影,不自觉的扬唇讪笑。
人们渐渐适应了七月茶楼的营业模式,出乎意料的是,女子招揽生意竟是出奇的好,连沁月茶楼都自愧不如,每天这里的客人人满为患,因为有付七言和周川这层关系,也没人敢在茶楼闹事,姑娘们每天忙的热火朝天。
甚至王城开启了一股女子出门经商的热潮,一些胆大独立的女子便不再拘泥于家中的一隅之地,青楼也不是她们唯一可以养活自己的地方。
七月茶楼俨然开辟了历史先河,引领了一个新的时代。这当然也引起了一些男尊主导者的不满,纷纷上书弹劾付七言,短短几个月,她成了众矢之的,成了满朝文臣的公敌,每当她临朝时都会感受到周遭不怀好意的目光。不过她也心知肚明,所以入朝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待在军营,厉兵秣马。
正所谓没有战争时也要时刻准备出征。
所以在她的带动下,她自知,同西凉的战争乃是朝夕之事,不能贪图这一时的倦怠。征集来的新兵,她甚至亲自教授武艺,在她德艺双馨的影响下,更多男子衍生了对她的钦佩之情,整个军营中到处留下她的英明神武。
但是这样封建的制度下,又怎么能允许一个女人骑在一群男人的头上,朝堂上对她的厌恶更为恶劣,甚至想方设法找出她的软肋,给予致命一击。但令人束手无策的是,她行事缜密,处处防范,让人无从下手。
朝中大臣几乎是逮到机会就要冷嘲热讽一般,近来,又一件事成了大齐最忧心的问题,日日有奏折呈到王宫,齐政不得不将此事提上日程。
“近日多地遭逢大旱,这样下去,今年的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又得涌出一大批难民,各位有什么好的法子都说来听听。”大殿上,齐政扫了一圈,文臣武将都齐了,眼看局势趋于稳定,头疼的是又遇到新的问题。粮食可是国家的根本,若是引发灾荒,那势必会是新一轮的危机。
文臣武将面面相觑,大齐不比西凉,受黄河之水的灌溉,这个国家多靠天降雨,数年前也遇到过大旱危机,那一年难民横生,严重拖垮了国家的经济,最后花王后下令开仓放粮,救助难民,直到第二年的开春连绵细雨,才得以缓和。
如今又是大旱,国库中的粮食也并无多少,何况,救济难民也不是长久之计,齐政的想法是能永久解决这个问题,让大齐永无旱事。
所以当朝臣提出再次用老办法的时候,他一口回绝了,“大齐要解决的不止是眼前的问题,还要长远考虑,若是明年,接连三年大旱,那大齐的粮库终归支撑不住!谁有更好的法子!这事关大齐根本,孤望众位大臣都能深思熟虑!”
哪有什么好的法子?
朝中几十颗脑袋竟想不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有几个文臣的目光渐渐移到了站在前侧默不作声的付七言身上。
“镇国将军一向敏锐,又聪慧过人,是不是有更好的法子?”说话的人正是太史孙士守,说起来,他和付七言还有些渊源。
付七言对此人可没好感,但这人才高八斗,又很有计谋,齐政曾私下说过,朝中应当有这样的人,才能相互制衡。念他在韩元晋和剿匪一事中都出过力,付七言也不便再说什么。齐政有自己的考量,毕竟,权术斗争中也并不能全是周川这种心思醇厚的人。
好在一直以来,孙士守待人接物也算谦逊,在付七言面前也是对她颇有尊重,但她心里知道,这个人和自己始终是对立的一面。
听到他这么说,付七言淡淡瞥了一眼,“太史大人难道不是比我更聪明?怎么也想不出一个简单的答案?”
“不敢。”孙士守恭恭敬敬道:“将军能文善武,屡建奇功,一定能想出个好法子来。”
付七言心底冷哼一声,也不知道他是捧着自己,还是把球踢给了自己。反正民生之事,她也应当出一份力,于是朗声道:“臣的确有一法。”
齐政大喜,挑眉道:“说来听听。”
“西凉受黄河的恩惠,常年无旱,我们为何不能开沟挖渠,将水引一部分到大齐。”
此话一出,唏嘘声一片,先不说这建造沟渠的成本要投入多少,再有这挖沟开渠也是个技术活,当下哪里有这方便的人才。
见所有人都沉默,付七言看到了其他人不怀好意的眼神,知道他们这是等着自己出丑,当即道:“臣听闻西凉朝政正乱,曹豹意欲谋权篡位,大齐眼下无战争,乃是实施最好的时机。”
“敢问七将军,你我都不懂水利,哪里会如你想的这么简单,只是挖条沟就可以的。”
付七言看也不看那个言语刻薄的人,自顾自道:“这你就不用管了,我自有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