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歌惊讶道:“幌子?”
韩春解释:“没错,就是幌子!鹧鸪米是巴蜀之地流传百余年的一个传说。谁也没见过。巴蜀盛产稻米,为了卖一个好价钱,米商们便将上等好米冠以‘鹧鸪米’的名号。这只是米商们招揽生意、哄抬价格的一个幌子而已!巴蜀的当地人都知道。”
常歌心道:如果韩春所言属实,释空和尚倒没有什么大罪。只是虚荣心作祟,将上等蜀米冠以“鹧鸪米”的名号在其他几位主录僧面前争了争面子。
接下来的这场接风宴,总旗韩春又夸赞了蜀王府一番。在韩春口中,巴蜀之地海清河晏、天下太平,老百姓衣食无忧。简直就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世界。
接风宴结束,常歌道:“韩总旗,我这趟来带了五十名锦衣卫袍泽。你得给我们安排住处。记住不要招眼。”
韩春道:“镇抚使,这事我已经想到了。咱们那些弟兄都是应天口音,若住在寻常的客栈未免招眼。来蜀地的外地客商都是住在成都城东的昭财客栈。我已在昭财客栈定下了五十间卧房。请弟兄们到那里去住就是了。”
常歌惊讶道:“五十间卧房?这客栈不小啊!”
韩春答道:“昭财客栈是成都最大的客栈。光是卧房就有两百间。巴蜀盛产稻米、锦缎、菜油、糖、井盐。来巴蜀进货的外地客商都是在昭财客栈交易。”
常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大明开国之初,那时候还是伪夏小朝廷治理巴蜀。当时有不少应天的青楼妓馆都到巴蜀买美人,被称之为‘蜀美’。现而今巴蜀之地还有买卖人口的事发生么?”
韩春连忙摇头:“如今的成都严禁买卖人口!”
片刻后韩春微微一笑:“不过,成都城中倒是有不少青楼妓馆。镇抚使和弟兄们若是......”
常歌道:“你不要瞎琢磨。我们这趟来是办差的,不是来拈花惹草的。好了,领着我们去昭财客栈吧!”
韩春带着常歌一行人来到昭财客栈安顿了下来。招财客栈位于成都最为繁华的蓉锦街上。众人先歇了一下晌。傍晚时分,常歌对纪纲说:“你陪我出去走走,体察下民情。”
纪纲快人快语:“镇抚使,是该体察一番民情。那位韩总旗将成都夸成了太平世界,我总觉得他有些言过其实了。”
二人出得客栈来到街面上闲逛。
常歌道:“纪纲,发现什么不寻常的事没有?”
纪纲想了想,答道:“镇抚使,这么长的一条街,怎么没有一个乞丐?”
常歌笑道:“聪明!就连天子脚下应天城最为繁华的锦绣街,都有零零散散的乞丐乞讨。我就不信蜀王治下的成都城就没有活不下去的穷人。”
二人进得一间抄手店。抄手是成都的地方名吃,以面皮包裹肉馅,煮熟后加清汤、各种调料。类似于应天城里的馄饨。
这间抄手店不大,只有三张桌子。里面站着一个男人,坐在锅前,他既是小店的掌柜,又是厨子兼伙计。
掌柜问:“二位客官,来两碗抄手尝尝?”
常歌道:“来两碗!”
不多时掌柜便给常歌、纪纲端来了热气腾腾的两碗抄手。
常歌边吃边跟掌柜的攀谈起来:“家里有几口人啊?”
掌柜答:“六口人。我、我娘、我婆姨还有三个瓜娃。”
常歌又问:“你这小店我看没几个人光顾啊!能养活得了一家六口人?”
掌柜又答:“听客官口音不是本地人撒?你有所不知,我们成都的百姓都愿意早饭时吃抄手。一天生意的大进项都在早晨。现在是晚晌了,自然看着没什么生意。”
常歌又问:“开这么一间店面,要给官府缴税赋吧?”
掌柜答道:“咳,客官问到点子上了!以前假皇上明升管着成都,我们这些小商小贩要缴砍头的四六税!就是赚多少铜钱,要拿出六成给官府!那时候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啊!后来颍川侯平了巴蜀,大明官府把税赋改到了三七税。赚的钱我们留七成大头,三成小头给官府。自从去年蜀王殿下来了成都,就把税赋改到了十五税一。赚十五文钱,只需要给官府一文钱。”
常歌自言道:“十五税一是汉高祖登基后定下的休养生息的德政。”
掌柜道:“蜀王殿下对我们小老百姓有大恩呢!王府里的吕长史、梁都司、释空大师个个都是贤人。有他们辅佐,蜀王殿下一定会成为名垂青史的贤王。”
常歌眉头微动,心中暗道:不对!一个市井之中摆小食摊的小生意人,怎么谈话间蹦出了“名垂青史”这样的文词儿?还对王府属官了解的这么清楚,能够准确说出姓和官职?
常歌吃完了抄手,问:“多少钱?”
掌柜答道:“三十文。”
常歌直接将一枚“当百”重宝放在桌上:“不用找了。我们坐会儿再走。”
掌柜走到桌前收拾碗筷。常歌瞥了一眼掌柜的手,这一瞥不要紧,他发现了一件十分蹊跷的事。
常歌笑着问掌柜:“老兄一直以卖抄手为生?”
掌柜边擦着桌子边说:“是啊。我家祖上三代都是卖抄手的。我打十三岁就继承了这份小小的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