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宪是个睚眦必报的人。数日之前他斩杀五十八名仓场官员,刘伯温让御史刘炳上折参劾他“暴戾无仁”。刘伯温和诸位御史、试御史都在刘炳的折子上署了名。
杨宪决定报复。他心知肚明,参劾之事刘炳并不是始作俑者,主使参劾刘炳上折的是老师刘伯温。杨宪决定整治刘炳,给自己的老师一点颜色看看。
水有源,树有根。杨宪是浙东党出身,靠着浙东党的帮衬才飞黄腾达。可他现在要与自己的“根”决裂!
我杨宪现在圣眷正隆,手握朝廷人事、财政两项重权,就算李善长的权势也不及我。我为何还要屈居你刘伯温之下,做一个浙东党骨干?朝廷中除了淮西、浙东两党,马上就会出现一个“杨党”!而我杨宪就是“杨党”的领袖!
杨府。
杨宪正在品一杯香茗。他的面前跪着刑部郎中李林。
李林谄笑道:“下官新得了一本宋版的《古贤集》,听闻杨丞相喜好收集古书,今夜特来进献。”
杨宪笑道:“你是不是说错了?我不是丞相,只是左丞而已。”
李林连忙道:“唉呀!是下官失言说错话了!如今杨左丞在中书省中一言九鼎,威望比李丞相还高。大家都说,相比于李善长,杨左丞更像是我大明的左丞相!”
李林的话让杨宪颇为受用,他道:“言过其实了。对了,我看看你送的那本书。”
杨宪伸出了自己的手。李林起身,将《古贤集》双手奉上。这本书其实并不贵,在应天的旧书市不过六贯钱而已。李林送礼之前早就打听明白:杨左丞不喜欢黄白之物。只喜欢古书。
送这卷书,价值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表明一个态度。一个效忠杨宪的态度。
杨宪随手翻了翻,将《古贤集》放到手边:“李林,你是什么时候开始为圣上效力的?”
李林道:“下官是伪元至正十八年开始为圣上效力的。当时在吴王府任詹事。”
杨宪想了想,说道:“至正十八年的詹事,洪武三年才做到下三部的郎中。有些委屈你了。”
中书六部之中,有上三部、下三部之说。上三部吏部、户部、礼部,下三部刑部、工部、兵部。
李林连忙道:“是啊杨左丞。下官自诩是个勤勉能干的人。只是官运一直不顺。唉,主要是中书省由李善长、胡惟庸那帮淮西人当政。下官不是淮西人,只能一直坐冷板凳。”
杨宪冷哼一声:“哼,李善长恨不能将淮西的狗都弄到宫里来当大汉将军!这样吧,我现在管着吏部,帮你挪挪窝如何?”
李林跪地叩首:“谢杨左丞提携。”
杨宪笑道:“我还没说给你挪到哪儿,你这么着急谢我做什么?”
李林道:“杨左丞如此器重下官,想来一定会给下官换个好位置。”
杨宪思索片刻:“这样吧,户部那个应天清吏司郎中年老昏聩。我把他免了,让你平调到户部顶他的缺。”
李林闻言大喜过望!从刑部郎中到户部应天清吏司郎中虽然品级不变,权力却有着天壤之别!
洪武初年户部下设十清吏司,分别管理天下十个布政使司的财政。其中以应天清吏司权力最大。它不仅管着应天的财政,还管着国库和户部仓场!这个官位的别号是“户部小侍郎”。
李林磕头如捣蒜:“下官多谢杨左丞提携!杨左丞简直就是下官的再生父母。”
杨宪微微一笑:“先别急着谢我。我听说御史刘炳是你的故交好友?”
李林一愣:“回杨左丞,是。刘炳跟我有同窗之谊,十三岁时我们在一个书院读了四年书。后来又一同在吴王府中效力。他和我同时在应天置办的宅子,两家只隔了一堵墙。”
杨宪站起身,凝望着天空中的明月:“四天前御史台联名上了一封参劾我的奏折。起草奏折的人就是刘炳。这个人平日里有没有不检点的地方?”
李林道:“他这人不贪财,不好色。倒没什么不检点的地方。”
杨宪转头,瞪了一眼李林。
李林马上明白了杨宪的意思:转到户部当应天清吏司郎中,单单送一本古籍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求荣,就得叛友。
李林道:“啊,想起来了!刘炳这人怕老婆。他老婆又跟他老娘不对付。上个月初三傍晚,为了一块槽子糕,婆媳二人吵得不可开交。李林为自己的老婆出头,骂了他老娘一句!”
杨宪听后喜上眉梢:“当儿子的骂老娘?你在刑部那么多年,应该知道犯了律法中的哪一条吧?”
李林拱手:“儿子骂老娘是不孝!不孝是大逆,属十恶不赦之罪!”
杨宪满意的点点头:“刘炳骂老娘时,你可曾在场?”
李林道:“虽隔着一堵墙,下官却听得真真的。”
杨宪又问:“你可愿做证?”
李林道:“全凭杨左丞吩咐。”
杨宪大笑:“好!明日你随我去一趟亲军都尉府......”
第二天清晨,常府。
常歌正怀抱着儿子世勋:“哦哦,勋儿不哭了!你已经哭了一夜,都早晨了也该睡会儿了吧。”
宋盼儿在一旁道:“把他交给我吧,时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