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诶这是啥,荠菜吧?
那个肯定是猪毛菜,这东西和小根蒜一样,多得是,还去啥山里挖,大家歇晌的功夫,田间地头都能挖几斤回来。
不用多,一家一天能挖十斤野菜,就能挣个毛八分的。
这对于一年到头才能看见钱的老农民来说,每天要是能进账几分钱,那都是不得了的大好事哩。
尤其该上工上工,还不耽搁他们挣工分,到时工分用来换粮食,在能挖点野菜换点零花钱?
这以后买个灯油,买盐,买火柴的钱不就有了。
大家真是越想越美,对李富斌这个新上任的大队长,由开始的质疑,当然,质疑也是在心里偷偷的质疑,到现在的感激加欢喜,几乎发生在同一天。
老百姓真的很容易满足,只要能吃饱饭,哪怕就是天天喝稀粥,能让他们不断顿就中。
眼看救济粮就那点,一天天见少,大家都担心他们这点粮食接不上秋粮下来。
有那会算计的人家,这时候野菜多,已经开始以野菜为主要食物了。
如今野菜还能换钱,那换来的钱,是不是也可以买点粮食?
天天吃野菜不说啥滋味,那东西也真是不抗饿啊,一根垄没锄完,肚子就饿的咕咕叫了,心里就开始发慌,手脚就开始使不上劲,这活咋干吧。
所以为啥有些人家都不给闺女吃粮食,只给出大力干活的男人吃粮食,这就是原因。
徐顺利本来提议,想让孙凤琴同志当李家庄的妇女主任,都被她给推了。
就她这暴脾气,瞧见谁家这样对待闺女,肯定会过问。
可过问之后呢,又能咋整,粮食不够吃,几乎家家都这样,你还能把所有人都扣上虐待女娃娃的大帽子吗?
当务之急,还是得想办法,改变老百姓的生活。
他们家收野菜,名目是给蔬菜供应站收,孙凤琴同志现在是蔬菜供应站设在李家庄这个加工点的总负责人。
这样她娘就不用上工了,小如意也被李富斌同志送去小学读书了,李如歌这边也收到周朝阳捎来的信儿,说让她去县初中报道。
她不可能现在就去报道,家里现在可离不开她,他们家这三间房屋的设计图,都是李如歌亲手弄的。
还有她大姐家那五间屋子,她大姐夫看了她的设计图后,也说交给她折腾了。
实际屋子好设计,她也没敢过多改变,几乎和所有人家差不多,三间屋都是从中间进门,不过在进门后,李如歌是这样设计的,进来就是堂屋,但只有半间,另半间屋子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大锅台,正好用来做厨房。
然后东西屋都是北炕,这样冬天在屋里做饭顺便把炕也给烧热乎了。
开始她这样设计,两个瓦匠还不怎么赞成,说南炕好,躺在炕上就能看见阳光,暖和。
然后李如歌就反问他们,南侧有窗户,晚上躺在炕上,是不是觉得冷风呼呼的?
再然后,两个瓦匠一个木匠,就不再说啥了,几乎她说啥是啥,再没反驳过她。
包括李如歌给两个瓦匠画的那张可以冲水的茅房,俩人虽然都看的很傻眼,但还是很听话的你说咋干咱们就咋干。
对,你和他们说卫生间他们也不懂,还不如就按照他们的说法,就叫能冲水的茅房好了。
然后两个瓦匠就一边干活,一边小声嘀咕,这家人盖房子用的都是土坯,只有屋里的地面铺的是石砖,咋就这两间茅房感觉钱都花在这上了。
当地的石砖是石场那边打出来的,不贵,但也不便宜。
然而李富斌家居然用石砖盖茅房,而且里面的地面,坑里,不但铺了石砖,还抹了水泥。
农村人本来就对城里人有着神话般的传说,以为住在城里的人,都是有钱人,都过着神仙般的好日子。
所以自打周朝阳和吴刚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来过李富斌家,大家对于他们家拿出来啥,都不觉得奇怪了。
包括那些带玻璃的窗户门。
可这茅房盖的这么大就不说了,居然还能冲水,而且还有里外间,外面这间还能冲澡?
然后人们就研究起了那些米田共都冲去哪儿了?
有那好奇的人,下工回来,就赶紧跑来看看,还顺着后面走出去能有个一两百米,才瞧见那里有一个石板盖子。
然后又听说这个石板盖子只是备用的,实际这条深沟,一直延伸到后面,那里不是有个小树林,原本就有个大粪堆,是四小队的。
我天,费这么大劲,就为了整个茅房?
不过不得不说,这种茅房真就一点味都没有了,是干净不少。
可好是好,谁家能整起啊。
所以说,他们两家盖八间房子都没怎么费劲,就是这两个卫生间,光管道沟,就整好几天。
而且因为这两条管道,还增加不少预算,让原本想打一套家具的几口人,都打消了打家具的念头。
行了,别不知足了,现在谁家盖房子能有咱家这样带玻璃的窗户门,还有这花花溜溜的棚纸,这可都是钱来的。
孙凤琴同志似乎已经忘了他们家那套大别墅,真是咋看自家现在的房子屋子,都觉得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