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头揣着一贯钱,带上两大盘豆腐,去了村长家。
说起来,韩老头得叫村长一声叔公,村长也姓韩,和韩老头的爷爷是一辈,而韩老头的爷爷和村长又是同一个祖父。
就这么的,韩老头得叫村长一声叔公。
韩老头来的比较早,村长家正要吃早食,韩老头把手上的豆腐交给村长的大儿子,双方推辞拉扯中,村长听着动静从屋里出来了,道:“侄孙这么早就来了?”
“叔公,我找你有事,咱进屋说,豆腐你就收下吧。自家做的,不值钱。”
“行,大郎你拿进去吧,一会儿加个菜。侄孙来进屋说。”
韩老头便和村长一前一后进了屋。村长家确实好,宽敞、亮堂。
村长招呼韩老头坐下,韩老头没坐,他有些拘谨,从衣服袋子里把一贯钱掏出来递给村长。
韩老头道:“叔公,我家最近攒出来一些钱,先还给您一两。”韩老头搓搓手。
韩老头道:“当初多亏了您出面,我家二郎的手才保住。家家过日子都不容易,马上就秋收了,先还给您这些,剩下的一两半,等我再凑凑。”
村长摆摆手,把钱推了回去,道:“我们不急着用钱,你先拿回去,谁都能看出来你们这钱攒的不易。侄孙啊,你家豆腐生意可得好好经营,能挣钱最好不过,日子还能宽裕宽裕,再不济多换点豆子,还能维持不饿肚子。”
韩老头连忙把钱又放回了村长手边,道:“叔公,您就收下吧,最近豆腐生意挺好,多了个进项,日子比之前好多了。”
韩老头又道:“叔公,您家最近要是不用板车,我想多借几天,大郎好推着去县里卖豆腐。”韩老头有点难为情,“要是您家要用,我就让大郎洗刷干净给送回来。”
“用吧用吧,还没到秋收呢,板车放着也是放着,等我家要用提前跟你说。”
二人再次就一贯钱拉扯一番,最终以韩老头快步走出村长家为告终。
韩老头回到家,跟钱氏简单交待了一下。
钱氏松了一口气,身上的债轻了许多。
孙氏和韩大郎正往板车上摆桶,韩大郎准备出发去县城,这时候村里人才起没多久。
今天韩璎不跟着去县城了,她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早上炒的豆子,这会儿凉的差不多了,韩璎跟韩老头申请了一下,暂时先借用韩二郎帮她磨个豆子。
韩老头扛着锄头正准备下地,听见闺女的请求,冲韩二郎摆摆手,让他快点儿别磨蹭。
韩二郎应了。
韩璎把簸箕里的熟豆子让韩二郎带着,自己拎着筐,想也知道家里的布和旧衣服做豆腐都用光了,便进屋拿了一件自己洗干净的旧衣服,一会儿垫着筐用。
这一回磨豆子不用加水了,不在筐底垫上点东西,怕豆粉顺着筐的缝隙全洒出去。
走一路,韩璎和韩二郎打了一路招呼,还有人要预定明天的豆腐,韩璎记在心里,打算一会儿就回到家里记院子里。
没有纸笔要做记录还是很麻烦的。
这会儿没人用石磨,韩璎便加豆子,韩二郎推。
没等磨完,村长路过村口,见兄妹二人在这儿,便问道:“二郎,你爹呢?”
韩二郎停下来,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道:“我爹这会儿在地里,我见他早上抗锄头走了,我娘和大嫂在家,您要有事儿可以来家找我娘。”
村长点了点头,勉励了韩二郎几句,又抬头望了望逐渐上升的日头,背着手往老韩家走去。
韩家院里,钱氏正在摘菜,准备喂鸡。钱氏见村长来了,拍拍手上的土,起身迎上去。
“叔公,您来啦!孩子他爹上地了,您稍等,我让大郎媳妇去喊人。”
村长点了点头,走到房檐下阴凉处,钱氏给搬了条凳子让他坐。
到了村长这个胡子花白的年纪,儿孙不少,到享儿女福的时候。不用下地干活,只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发号施令就可以了,比如他和其他年纪大的,种地好的庄稼把式观察地里和天气情况,决定是时候要割稻子了,那就跟村里的老头子们一说,第二天,家家户户便拿着镰刀下地割稻子。说要育苗,要播种,那家家户户就开始育苗,播种。
尤其现在不是农忙时节,他更有大把的时间。
等韩老头到家时,钱氏已经跟村长预定了一头小猪仔。
前些天孙氏去河边洗衣服时候,跟村长儿媳妇唠嗑时候听说的,他家老母猪快到日子生产了,这次怀相比较好,可能生个十三四头。
孙氏之前听钱氏念叨过要抱一头小猪仔回来养,便留意了,听说村长家母猪要下崽儿了,回家和钱氏通了气。
于是这会儿钱氏想起来这事儿,就让村长给留一头。
村长见韩老头家日子逐渐像样了,也很高兴,端碗喝着水,等韩老头回来。
韩老头一到家就见村长笑咪咪的坐在自家院里。
路上他还纳闷呢,早上还钱那事儿没办明白?还是昨晚穿钱的时候少了几文?灯不亮,还是有可能穿错。要不然就是村长家要用板车了?
韩老头自己琢磨了一路,内心很忐忑,一般情况下村长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