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二郎出门前,买了块儿墨,又把纸张整理好,收到了书箱里。
等他出门去时,早瞧不见韩小娘子了。
方二郎在书铺前张望,看到了红头绳,脚步顿了顿,鬼使神差地站在了摊位前。
小摊贩道:“这位公子,给您心上人买个头绳吧。”
小摊贩捡了一根头绳,举到了方二郎眼前,道:“瞧,刚刚有个小娘子拿我这根头绳瞅了好一会儿功夫呢,后来那小娘子不知怎么的没买又进了书铺。”
小摊贩极力推销,道:“您一看就是个读书人,那小娘子能进书铺怕家里也有读书人,她喜欢,您心上人一定也能喜欢。”
方二郎伸手把头绳抓在了手里。
小摊贩见有戏,道:“三文钱。”
方二郎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一红,从荷包里掏出三文钱,握紧头绳转身快步地走了。
韩璎刚刚找到间杂货铺,和掌柜的攀谈了一会儿,买了一小袋儿盐。
盐可真贵,一小包就要30文。
韩璎感叹了一会儿,问道:“掌柜的,您这里卖生火的工具吗?”
“哦,你说的尖底杯啊,有。”掌柜的很快从柜台里拿出来个锃亮的铜制尖底杯。
韩璎沉默了一瞬,道:“有其它的吗?”这里怎么生火都用尖底杯啊。
“有,带雕花的,贵一些。”杂货店老板又拿出来个雕花版的尖底杯,还有些镂空设计。
“小娘子相中哪个了?要我说啊,家中生火还是不带雕花的实用。”掌柜的伸手一指,“这种雕花的,都是县城里有钱人家用的,图个好看。”
韩璎道:“算了,掌柜的,我家里那个还能凑合用。等坏了再来您这里买。”家里那个生火用的尖底杯被大嫂保养的特别亮眼,一时半会儿是坏不了了。
看来这个地方真的流行金燧取火,晚上或者阴天没火那就太不方便了。
韩璎道:“掌柜的,您这卖油吗?植物油?”
掌柜的见韩璎没买尖底杯也没生气,依旧笑咪咪地跟她交谈。顺手把摆出来的东西收回柜台。
“有,刷木头的桐油,小娘子家里这是要做家具?”
“不是,不要桐油,要吃的油。”
“那我这儿只有猪油,新熬的,小娘子要买一些不?”
“您这猪油怎么卖?”
“不贵,一两四文钱。”
“您这还不贵呢?豚肉也才一两七八文。”
掌柜的眼睛一瞪,道:“我这可是上等好油,精选的豚五花熬的。废了我多少木柴呢。”
韩璎没理他这个,哪个卖货的都说自己东西最好,道:“我要是有办法弄到能吃的油,你这收不收?”
“除了猪油,我还没听说过有能吃的油,你要是能弄来,我就瞧瞧。”
韩璎道:“保准越吃越香。”
韩璎说完,跟掌柜的道个别,在集上找到了韩大郎。
出人意料的是,韩大郎竟然已经把一车的东西都卖出去了。
看来县城里人的购买力挺高。
韩璎这次收获挺大,韩大郎见她全须全尾的回来了,也买到了钱氏让买的东西,二人便回家了。
韩璎在路上把孙氏给带的饼吃了,别说,虽然硬,饿了嚼着还挺香。
韩大郎到家,把今日收入全都上交给钱氏,如今还没分家,家里的支出与收入都有钱氏调取。韩大郎也习惯了,之前家里没败落的时候,娘时不时的还给他们兄妹一两文钱,现在为了还债,谁兜里都没有私房钱,不光娘不许,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要是私藏钱了,烫手。
韩璎一回来就兴致勃勃地围着钱氏说了一通在县城里的见闻。
跟钱氏念叨了一通,她在集市上看见有人卖豆芽了,咱们家里也可以生豆芽出去卖。
正好家里豆子多,不光能磨豆腐,生豆芽,还能试着做点别的。
钱氏见了没反对,现在她能听进小娘的意见,毕竟家里多的进项,豆腐就是小娘让做的,说不定让她折腾一下,家里能再多个进项呢。
钱氏也就随她折腾了。
一家人吃完晚饭,韩璎就拉着孙氏开始泡豆子,生豆芽。
韩璎一次泡了两盆豆子,加了水,又让钱氏找了两件家里人都穿不了的,破的不能更破的衣服,洗干净,遮在豆子上。
又和孙氏一起,把豆子搬到了韩二郎的房里。
孙氏毕竟是大嫂,放进去就去收拾灶台了。
韩二郎道:“小娘,你这是什么东西?放我屋里做什么?”
韩璎一本正经道:“二哥,这是豆芽,你可千万别动它,还得看好,别让耗子嗑了。家里留着卖钱的。”
“有那么多地方,非得放我屋里吗?”韩二郎郁闷。
韩璎道:“二哥,你还想不想早点把债还完了?”
韩璎又看了看,大家都在各自干各自的事,压低声音道:“二哥,你就不觉得因为你欠的赌债,家里人对你态度都不好吗?你还想不想让爹娘大哥大嫂对你好点了?我可听到了,爹娘的意思是,先不给你说亲,再等个二三年家里债务还完了,再攒点,才能给你相看。到时候好的小娘子可都让人定没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