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慕名走访到省城
一天,田林山收刻一封信,拆开一看,是黄河文艺出版社发来的信件,
信上写着:田林山同志你好,你的大作《青春的历程》已经阅过,认为比较优秀,已列入初选出版书目,请你近日来我社细谈这部书稿的修改意见,特此敬告。即祝,创作顺利。
黄河文艺出版社文艺处钱永辉。
田林山心里一阵激动,感到灰暗的前途忽然闪出一片霞光,照亮了他的文学道路,仿佛听到常年向往的文坛向他召唤。这时陈红丽应约来到,看了书信,高兴地说:“小说就要出版了,祝贺你第一本书即将问世!到时候你要送给我一本留作纪念。”
田林山笑意飞扬地说:“一定一定。”
一个邻居探头探脑的问道:“啥事啊?这么高兴?”
陈红丽说:“出版社来信了,林山写的书即将出版了。”
于是,有关田林山写作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大街小巷。
陈红丽说:“明天正好乔少平开车到省城办事,你和他打声招呼,乘他的车走吧,三个小时就到了。
“我和他性格不合,话不投机,坐他的车有伤自尊心,不如自己出钱买票,乘班车去。”
凌晨,鸡啼声中,激动得彻夜未眠的田林山,按时起床了,立即提起行包,走出小村,直奔公路。那里有从南向北发往省城的长途班车。黎明十分,他来到乘车路口,这时班车还没有开到,他就站在树下等待,却见一辆小汽车停在他身旁,乔少平从车窗探出头来说:“这不是姓田的青年作家吗?又到外地出差办事了,还是采访写作呀,不简单哪”。
看到乔少平傲慢而又神气,说话又那么风凉刻薄,田林山心里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厌烦和怒火,但他还是看在昔日同学的友谊上,以平静的口气说:“我是到郑州办事的,在这里等车。”
“”到郑州那可是省城呀!你从农村混到省城,起手不低。”
“我是去出版社办事的。”
乔少平听到这里,收敛笑容说:“我也听说出版社来信请你,以为是瞎传的,原来真有这事。”
乔少平对自己缺乏的东西总是感兴趣,因为缺少文化水平,一直羡慕文化人,于是他一改刚才的傲气,显出几分真情,说:“我今天也上郑州办事,正好顺路,一起走吧!”
“你先走吧,我还要拐到县城文联办事,不想给你添麻烦。”
“好说,我可以拐弯送你,等你办完再上郑州。”
“到县城要等很长时间,只怕耽误你的正事,赶快走吧!”
乔少平见他不肯上车,就说:“那好,我先走了。”把手一挥,小车绝尘而去。
田林山走过省城繁华的大街,终于走到一座高大壮丽的楼房前,这里设立着几家省级出版社,其中黄河文艺出版社,就在这座楼上,他敲开了文艺处办公室的房门,一个编辑开门问道:“你有什么事?”
田林山说:“我就是《青春的历程》一书的作者田林山。”
编辑立刻热情地和他握手:“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请屋里坐。”
编辑四十岁左右,肥胖的身材穿着一件流行的方格衫,留着很长的头发,戴着茶色眼镜,胖胖的脸上浮上一丝笑容。看外表,他并不像文化人,就像一个商场里的老板。他自作介绍:“夲人姓钱,南都市人,名叫钱永辉,是文艺处副处长,编辑部主任。
田林山感激地说:“钱处长与我素昧平生,却这样关心一个乡下文学青年,这令我永生难忘。”
钱永辉笑了一下,说:“不必客气,都是搞文学事业的嘛。”随后转入正题:“我花费两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你的大作,感到这部作品很有欣赏价值,基本上达到了出版水平,像你这样来自农村的业余作者,把作品写到这种程度,真的实在难得。”
田林山激动地站起来说:“感谢钱处长的赏识,感谢钱处长的支持。”
钱永辉话头一转又说:“至于作品何时出版?从目前的出版形势来看。图书市场相当疲软,当代小说的销量已经滑入底谷。我们编辑人员总是衡量成本,对书稿挑选再三,做到精益求精,还要有社会影响,出一本书确实存在一些难度。但是你要紧跟时代的潮流,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出本书就不成问题了。”接着钱永辉说:“你的小说情节曲折感人,结构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流畅,就是有点不适合当前读者的欣赏口味。”
田林山紧张地问:“怎么能修改过关呢?”
“内容太传统古板,语名太严肃正经,时代感很不鲜明”。
“这样的作品不好吗?”
“哎呀,你到底是一个农村青年。”钱永辉脸上呈现一种颇为遗憾的表情,继续开导他:“你看当今的电影电视,哪一个片子都有男女搂抱接吻的床上戏?这些需要借鉴。目前出版业为什么出现滑坡现象?最重要的根本问题,是作家没有跟上时代的节拍,忽略了读者的心理和口味,抱守着封建传统那一套,所以这样写是不行的。作家写作品一定要跟上社会发展的形势,不断推陈出新,争取名利双收。出版业虽然是文化事业单位,但和商业企业一样,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