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内奸。”齐泰立刻大声说了出来,“查,必须把这内奸揪出来。”
黄子澄也是重重点头。
朱允炆是心态都差点炸了,可想了一会,一阵苦笑,如何查?如今勋戚就是一堆干柴,要查他们等于是送把火过去,要是真惹恼了那些人,自己的皇位怕是不保。
朱允炆想到这,立刻摇头。朱允炆没了主意,只有再次看向方孝孺,他真庆幸,有着肱股之臣为他分忧。
方孝孺道:“盲目查访不可行,如今只有陛下密令曹国公多加留意,等有了线索,再行查证!"
朱允炆点头同意了。齐泰二人也无奈,可这燕王三子该怎么办。
朱允炆其实想法,既然没有理由扣留三人,那就放回去,他有朱高炽这个卧底呢。
就在三人心思各异的时候,智囊团老大方孝孺再次发言了:“二位大人执意扣留燕王三子,是为何?”
齐、黄两书呆子被方孝孺问愣了,不一会才疑问道:“燕王三子在京,燕王就不敢谋反,希直先生难道不知?”
“孝孺当然知道,可我再问二位,如今情形朝廷可还有名目继续扣留他们?”
齐、黄立刻被问住,如今的情形他俩当然知道,一个不好就是满盘皆输。
齐、黄二人不说话,方孝孺对着朱允炆道:“陛下,依臣看来,如再强扣燕王三子在京,那必将使朝局大乱,对削藩大业也是大大不利,与其如此,不如放燕王三子回归,使那燕王放开手脚,早日举事!”
“什么。”建文帝朱允炆他想过放燕王三子回归,可没想过让燕王造反呀。一直以来他就是怕燕王造反,才小心翼翼,不敢强行削燕,如今却要促进燕王谋反,实在是让他不知所措。
半天后,才追问道:“方先生所言何意?能否说的明白些?”
方大儒微微一笑,一副智谋在握的样子,缓缓说道:“陛下,臣斗胆妄言,陛下一直不敢削燕,原因无非有二:其一,燕王一旦举事,朝廷措手不及;其二,燕王与周、齐诸王不同,他有大功于国,威望素著,平日又小心谨慎,少有过失,朝廷削之无名!”
“不错!”这话说到他心坎子上了。
‘陛下,如今此一时彼一时,眼下北平城中七卫尽握谢贵、张昺之手,北平四周又有宋忠、马宣、余瑱、耿璿、徐凯等将领大军,燕王与我朝廷,强弱已分,那之前的顾虑,已然不存。“
黄子澄作为一个捧哏手,立刻道:“可师出无名?”
“对,这正是臣请放燕王三子的原因所在!皇上抚治天下,一举一动皆为万民表率,自需端言正行,所作决议,必须与正道相符。既如此,凭着燕王的大功,只要燕王反状一日不明,朝廷便一日不能削燕。若陛下让这三子回归,只要燕王一有反志,其不轨之心便昭然若揭,朝廷便有大义之名,到时候削燕,那就是上顺天意,下应民心,正所谓师出有名耳!“
建文帝听完,不错,很有谋划,于是点头同意,四人针对细节又是商议了一番,三位大臣高高兴兴的出了宫。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朱高熙,朱高燧两兄弟已经是坐立不安,走来走去的在朱高炽面前晃悠,朱高炽虽稳稳坐着,心里也是有些打鼓。就在三人大眼瞪小眼时,宫里来了太监,让三人速速接旨,
朱高熙两兄弟惊讶,朱高炽却是果然如此。三人连忙前去迎接跪下接旨,来的太监正是那马利,尖细的声音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王三子久居京城,如今燕王病重,令其三人明日奉天殿陛辞后速速归燕,以待尽孝,钦此1"
朱高熙朱高燧听后大喜,不敢相信的看着大哥。朱高炽规规矩矩接过圣旨,横了两兄弟一眼,立刻跪谢天恩。
谢完天恩,朱高炽起身,塞给太监马利一些金银,马利笑着接过,这是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不过他在接过金银时顺手提了一张纸条给朱高炽。
二人不动声色,寒暄几句,马利带着人就走了。
朱高熙朱高燧高兴的围着朱高炽好一顿话语,接着二人就跑回去作北归的准备。
胖子也回到房间,拿出那纸条一看,上面短短的三句话,谢世子救兄大恩,削藩已定,方孝孺大才慎重。
胖子看完,对这马利太监刮目相看了一番,因为他一件顺手之事,就敢冒如此大险,是个极其重恩义的太监。
二日,朱高炽三兄弟于奉天殿里陛辞。出了皇宫,又去舅舅家徐府告别,徐府给三人设了践行宴,宴上徐辉祖不断的给朱高炽说君臣之道,就是提醒他朱允炆对他的拉拢,朱高炽不断陪着笑脸。
宴席完毕,三兄弟又陪徐家兄妹在花厅说话,他们的四姨徐妙锦拉着朱高燧说去西花园看花,众人不疑有他,过来一会两人有说有笑的回来,到了晚上,朱高炽带着两兄弟起身告辞。
三个舅舅把他们送出门外,几人告别一番,三兄弟上了马,就骑马出城而去。
出了京城十多里后,朱高燧把他四姨拉他到一边的缘由说了,原来这徐妙锦跟当今的马皇后交好,在坤宁宫无意听到建文帝即将削藩的消息,心中担心自己的姐姐,于是借此机会告知了他。
朱高炽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