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和秦二世告别之后,来不及调集正规部队,临时组建了骊山刑徒军。千万不要着急,这可不是一支鱼腩部队。
章邯出关,是陈胜起义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从此,陈胜只能不断地收到坏消息,直至自己覆亡。
从大败周文大军开始,章邯越战越勇,屡战屡胜,一路追击陈胜的军队。
一个要逃,一个要追,都好累,都没有喘息的时间。
章邯这个人很厉害,也不容易,带领骊山邢徒军四处救火、镇压起义军。
之前他只是秦王朝少府,掌管皇帝庞大的私产,照料皇帝日常生活起居,是皇帝的铁杆亲信,按道理来说也算是一个肥缺,出去打仗也不关他的事情。
可是命运弄人,偏偏注定章邯要出名。
如果章邯不出关作战,就没那么多事了,历史上也许会记载一笔“项羽入咸阳,章邯卒”,或者压根就不会记载章邯这个人。
胡亥登基为秦二世后,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不把大臣当人看,一路杀戮,假借罪名互相株连。满朝震惊,恐惧不安,凡进谏的都被认为是诽谤朝廷,都送去与秦始皇作伴。
陈胜吴广起义后,有的大臣对秦二世说有人造反了,请皇帝派兵镇压。
正常来说,作为一个皇帝,自己的帝国遭到叛乱,第一反应自然是弄清叛军底细,研究部署平叛事宜,这毕竟是涉及到自己生死利益的大事。
胡亥一听说有地方叛乱,勃然大怒,这自然是正常反应。
不正常的是,他怒的不是叛乱,而是“叛乱”这个消息。
秦二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我不喜欢听别人讲故事,你讲的这么好,不要浪费了,送去给父皇讲故事。
对待说造反的人,一个字,杀!
乌鸦带来了坏消息,杀了乌鸦,就没有坏消息了。
秦二世这种反应极度不正常,这不就是掩耳盗铃吗?
杀了传递坏消息的人,坏消息就不存在了吗?
秦二世这么做的后果,恶劣至极。
再没有人为秦二世传递真实的消息,到处是揣测逢迎,直到死到临头,秦王朝就此一步一步滑向深渊。
看到秦二世大开杀戒,一个圆滑的人站了出来,救了很多人。
儒士叔孙通看到情况不对,马上拍马屁,拍的秦二世心花怒放。
尊敬的二世皇帝,这些人完全是在胡说八道,当今天下已合为一个大家,毁掉郡县城池,销熔各种兵器,向天下人昭示不再用它。何况有贤明的君主您君临天下,给下面制定了完备的法令,使人人遵法守职,四方八面都归附朝廷,哪有敢造反的!这只是一伙盗贼行窃罢了,何足挂齿。郡官们正在搜捕他们治罪,不值得忧患。
秦二世开心了,还是叔孙通同志实事求是,重重有赏。
刀剑架在脖子上,叔孙通吹捧领导不遗余力,无可厚非。
虽然吹捧领导是一把好手,叔孙通脑袋还清醒,不能留在咸阳了,逃了吧。不然,不是现在被朝廷杀,就是明天被义军杀。
叔孙通拿着秦二世的赏赐,连夜逃回自己的老家薛城,他看透了秦二世并非振兴之主,不想一起陪葬。
秦二世一直在自娱自乐,秦朝廷也就一直可以编造好消息,但并不能真的消灭坏消息。
秦二世错过了消除叛乱的最佳时机,给了陈胜大举进军的机会,整个大秦分崩离析,叛乱四起。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陈胜派遣的周文等将领到达戏水,有几十万军队,这可不是一支旅游团队。
不可否认,周文打仗确实是把好手,速战速决,“唯快不破”,直接率领战车千乘、兵卒数十万推进到了戏水。
戏水到咸阳,不过百里,这下麻烦了。
秦二世大为震惊,吓得心惊肉跳,惶惶不可终日,不是几个小毛贼吗,怎么变成几十万军队了。
此时,秦帝国主要军事力量在南北边疆。北方,三十万大军抗击匈奴;南方,大量的军队调往岭南经营南越。
关中的守备实际上很虚弱,没有多少正规军可用,只有咸阳驻扎着五万精锐部队。
这可不是秦二世未卜先知,专门用来对付陈胜的。
胡亥刚继位不久,就从各地征调英勇的兵士五万人,驻扎在咸阳,作为特种部队保卫咸阳、保卫自己。
秦二世对自身的安全,有先见之明,咸阳现在有几十万的刑徒在修阿房宫,这些人要没有专业的军人看着,谁知道哪天会闹出点什么乱子。
除了咸阳,其他地方,兵力都很薄弱。
周文的几十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军队,一路顺风顺水,一不小心就打到了咸阳近郊,打的秦王朝措手不及。
打到咸阳近郊,就没以前那么轻而易举了,遭遇了五万秦军精锐部队阻击,周文人多,秦兵人猛,相持不下。
不过,再凶猛的老虎,也抵不过群狼轮番攻击,这五万特种部队,消耗殆尽,只是时间的问题。
秦二世胡亥终于知道起义部队已来到了自己眼前,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秦二世来不及追责,终于做了一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