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一阵议论,谈论如何应对大陆诸国境外势力对大秦的渗透,如何针对如今的江湖。
到最后,以雷霆万钧之事横扫江湖已成定论。
群臣又围绕着如何实施这一步,是悄然进行,各个击破,还是直接广而告之,令天下皆知,将那些潜藏于暗处的都引出来。
后者自然是有较大风险的,如王彦博等人觉得此举可能会失控,朝廷会受到比藩镇作乱更大的压力。
应先集结力量,暗中除掉那些实力强威胁也更大的。
他们的想法是偏于震慑过后随即招安,徐徐图之。
如孙武等清楚如今秦渊手里力量的,当然是希望表现得更加强势,引得万敌出,再以雷霆手段歼灭之。
这才能更好的形成震慑。
当然,他们的想法都是速战速决,不让那些境外势力反应过来,进而插手大秦内部事务。
殿内群臣为此展开争论。
最后,秦渊采纳孙武和房玄龄建议,以强势的姿态告知天下,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将其扫灭。
同时,招揽也在暗中进行。
江湖势力中,不乏与朝廷交好的存在。
只是他们恐怕也很难接受秦渊的条件,如果谈不拢,那就只有震慑加灭门。
.......
翌日,朝廷颁布对江湖的讨伐檄文,在驿站塘兵快马加鞭不知累瘫了多少匹良马的接力传达下,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天下。
檄文之中,讲述本朝太祖高皇帝横扫中原诸国,马踏江湖大教,结束分崩离析战乱多年的中原大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大秦,开万世之基业,使百姓不再遭受战乱之苦。
而时至今日,江湖大教死灰复燃,圈地为王,奴役百姓,猖獗一时;勾结他国,乱大秦之基,意图将大秦回归乱世,民不聊生。
为此,朝廷讨伐江湖不臣,是为万民除害,上承天命,下应民意,救万民于水火。
这篇讨伐檄文,每一个字似乎都充满了杀伐之气。
一时间,天下哗然,各方江湖势力更是震惊且愤怒。
他们本都准备暂时蛰伏,暂避这小皇帝的锋芒。
结果这小皇帝竟然还想效彷大秦开国太祖,欲马踏江湖,横扫各方江湖大教。
甚至比那太祖皇帝的野心还要更大,太祖皇帝是要打服,而这位小皇帝,似乎直奔灭绝道统而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顺我者臣,逆我者亡!
若是不服王化,那就将会被灭绝道统,成为历史的烟尘。
这些江湖大教怎能不怒,大骂黄口小儿,连太祖皇帝都无法做到的事,你以为你能做到?
大秦太祖,本身就是一尊实力盖绝天下的大宗师!
一人之力,便可压得偌大江湖抬不起头来。
当初之江湖,远非今日之江湖可比。
那等勐人,都只是让天下江湖势力臣服,而没能力灭绝道统,你以为你还能与你先祖比肩不成?
江湖大教之中,传出了对秦渊的嘲笑,以此回应他的宣战。
他们,接下了。
当然,朝廷已经展露出很强的力量,否则他们也不会去想着暂避锋芒。
因此,在放话回应之后,这些江湖势力加紧了来往,准备结盟应对朝廷的威胁。
单一的江湖势力,根本不是朝廷的对手。
这还仅仅是说高端战力的比较,朝廷还有着大军,朝廷的军队可是已经被秦渊掌控在手中,不是之前的一盘散沙。
很多江湖势力都派人前往云天之巅,询问风笑天是否回归,在得知杳无音讯后,整个江湖都在都掀起寻找风笑天的浪潮。
他们却不曾想,如果风笑天还在,以其敌视朝廷的性子,在这种时候,怎还不站出来扛起大梁。
......
在消息传向天下各地为各方江湖势力所知时。
御书房中,秦渊再次召见了孙武,令其组织这次的横扫江湖的行动,东厂锦衣卫还有护龙司都会全力配合,听其调遣。
如有需要,还可调动朝廷其他强者。
这一次,他准备以高端战力针对江湖的行动,而不是调动大军。
一是调动大军目标太大,又不够灵活,围剿一些门徒没问题,面对先天以上,后者想要逃离很难被留下,宗师强者更是可远遁千里。
而面对灵活目标不大,个体实力也更强的厂卫司高手,那些江湖势力很难有漏网之鱼逃出。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战时消耗的粮草会更多,如今百废待兴,且还面临着边防压力,粮草能省则省。
为了行动顺利,孙武还是求请调兵权,调动如今除回防的边军外,其他滞留各地的郡城守军配合行动,以其吸引一些注意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虽然手里的力量对江湖几乎呈碾压之势,但为了以防意外,且将这事办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