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呢,我也就只是带个话,回去不回去你自己做决定。”
王半仙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唐重家里吃午饭,和所有人一样,头一次吃到唐重烧出来的饭菜的他,赞不绝口,并且狼吞虎咽吃的不亦乐乎。
一遍扒着饭,王半仙一遍含糊不清的说道:“不过我建议你就算不回去过年,之后也应该过去一趟,说不定还有点意外收获呢?”
唐重闻言之后,有些哭笑不得。
他跟唐家村,一直以来可都是没什么交集的。
当然了,过去的唐重肯定是没少跟唐家村打交道,可现如今人都换了,还上哪儿说什么交情不交情的。
就算是对方人往自己面前一站,自己都不认得。
更何况,唐重觉得亲戚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对每个喜欢不喜欢的人都要笑脸相迎,这事儿让他觉得很麻烦。
所以王半仙走后,唐重思来想去,也摸不准主意。
他内心是不想去的,理由就如之前所说。
但是,现在的他,相当于是孤身一人生活,家里没人能支援他,遇到什么难处,也只能自己扛着。
这种事放在后世,多少还能坚持一下。可放在如今,那真是十分艰难。
远了不说,就说白先生。
他当初辞官之后为什么会选择回到芦泽村,就是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乡。
当年在这里,乡里乡亲们互帮互助白家人也是举族之力把他送到了京官的位置上。
他回来一方面是要回报,另一方面,也是投靠一个可以接纳自己的地方。
结果几十年没回家,回来之后遍寻不到家里人的踪迹。当初的熟面孔全都消失不见了,四处打听才知道,原来族人早就已经搬走了。
不过有几个当年的小孩,如今的中年人还是认出了白先生。
白先生有意追着族人走,最后还是被这些人给留了下来,在这里开办了学堂。
如白先生这样的人,都要找到宗族来做靠山,更别提唐重这个年纪的小孩了。
想想唐重如果有了宗族的力量作为后援,有多少事他能又省钱又省力?
就拿他现在做的院子来说,加入当初找族中人帮忙,是不是那一笔翻修的木匠钱就能省下来了?
后世的人们或许觉得这样是欠人情,找亲戚帮忙远不如找专业人员来的省心。
但在这时,人们并不觉得这是什么有关人情的问题。
大家都是同一个姓的人,祖上也都是同一个人,正是因为这种关系,互帮互助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譬如谁家孩子爹妈都走了,那这个孩子就会成为全体族人的孩子。今天去大爷家吃饭,明天去二大爷家,后天去大姨家等等,都是很正常的。
唐重不了解这些内情,但他通过观察也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所以他有些犹豫,拿不定主意,到底要不要去。
阿秋看出来唐重的心事有些重,就主动找上唐重。
唐重没瞒着的意思,就把自己的想法一说,阿秋就愣住了。
因为在她看来这根本就没什么好犹豫的,有亲人跟没亲人完全是两个概念。
当初她爹娘被杀,她沦
(本章未完,请翻页)
落到沿街乞讨的地步,她是清楚知道一个人在外生活有多么艰难的。
这时候要是有个亲戚帮衬,那状况自然好得多。
当然了,阿秋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亲戚,也不知道有亲戚帮衬是个什么感觉。
但是被唐府收留的她,心里头还是知道个中差距的。
所以她的意见当然就是去见唐家人了。
唐重本身就拿不定主意,而在去与不去之间有了阿秋这个砝码加成之后,天平的倾向就很明显了。
最后,唐重决定还是去一趟。
而且他也不等过年了,他今天就要动身。
想到这儿,唐重和阿秋一起把碗筷刷洗好了之后,就一同出门去往唐家村了。
今天是书院的休沐日,书院休沐,曹猛那边可不休。
唐重有心带他去,不过他也没回来,还是算了吧。
唐家村距离芦泽村并不算远,两者之间差不多有个六七里地,中间就隔着个下柳坡。
靠两条腿步行的话,就算慢悠悠的走,一去一回有一个多小时也足够了。
天气有些冷,唐重和阿秋都裹得很厚实。
俩人一路走,唐重一路就笑阿秋被冻得红扑扑的小脸。
阿秋懒得理他,就指着路边的田地说:“大少爷,咱们家就没有块地。
要是有块地也好啊,有块地就能自己种点东西吃了。”
唐重眨眨眼问道:“你想要啊?”
阿秋使劲点了点头道:“在村子里头生活,当然想要了!您看就连白先生他们家都有呢。”
唐重微微点头,没多说话,心中却想着日后有机会怎么着也得弄一块来满足阿秋。
不过,他不是很知道这个时代要怎么弄地。
听说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握在那些地主老财的手里,别看现在这些村子里的农民们种地种的热火朝天的,可是他们手里的土地都不是他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