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往往比电视报道里看到更加震撼人心,即使做好了心理准备,柳青鱼还是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天不亮就出发,一直到接近黄昏,车队才真正到达目的地。
午饭都只能在车上草草解决,车一直开了将近十个小时。
路况不好是一个方面,行程后半段都是简易的土石路,有的地方感觉都还没有车宽。
另一个方面是这路真的太长了,柳青鱼第一次体会到望山跑死马的无奈。
中午的时候,车上的工作人员就指着一座山告诉大家,那里就是目的地。
大家通过远眺,也确实能朦朦胧胧的看见,工作人员所指的地方,确实稀稀疏疏分布着几栋小房子。
然而就是这段距离,汽车足足开了一个下午。
停车的地方一处深山里的小镇,说是小镇规模却还不如山外的一个小村大。
一眼就能把整个小镇看的通透,一共也没几户人家。
也许是发现大家的疑惑,当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操着一口音调奇怪的普通话解释了起来。
这里的人有一个传统,喜欢在山头上安家,可是一座山头一共也盖不了几所房子,所以人员分布异常分散。
一个村算起来可能包含了好几座大山,串个门有时都需要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
而这个镇子,算是附近几个村的集散中心了,平时方圆百里的交易大多都在这个镇子上。
他们住的地方被安排在了镇上的类似村委会的地方,这里别的没有就是地多,大概有七八栋小木楼,所以安排几十号人倒也不算拥挤。
据介绍,这里就是他们这唯一可以做接待的地方了,多大的领导来了,都得住这。
走进木楼,柳青鱼也算是开了眼了,一楼被隔成了一个个小房间,每个房间里就两样东西,一把椅子,一张床。
那床还非常有特色的做成了v形,人睡上去感觉就像是坐着。
最夸张的是二楼,这里的二楼不住人,只堆放着一些杂物。
刚走上去柳青鱼差点被吓得叫出声来。
她第一次见到,房子的楼板,居然是用编的。
薄薄的竹片,密密的编成一张竹毯,这就是楼板了。踩上去还会往下沉。仿佛随时会把楼板踩破掉下去一样。
“这是这里的特色,几百年了,家家盖房子都这样。”工作人员解释了起来。
“那这二楼不是浪费了吗,都不能放重的东西。”
“哪有什么重的东西要放啊,这里的人家最值钱的估计就身上那身衣服了,其他家具啥的,都是自己去山里找的木头,在这不值钱,而且每家在一楼都会挖一个火塘,里面的火常年不灭,做饭生活全是围着那个火塘,如果不把楼板建成通气的,烟排不出去。”
柳青鱼一行人安顿下来以后,被带到了最终目的地,附近唯一的一所小学。
小学现在已经放学了,只有两个来支教的老师住在里面。
看到这么多大明星过来,可把两人乐坏了。
两人年纪都不打,也就二十六七岁的样子,都是大城市的孩子,过来支教已经快两年了。
谈起这里的情况,二人都不自觉的哭了起来。
不是哭他们的自己,而是这里真的太穷了,孩子来上学居然是背着两个土豆来当一天的饭,这你敢信。
看着两个支教老师从手机里翻出的一张张照片。一边翻一边给众人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所有人都沉默了,其中不少人之前只是把这次活动当成是一场秀,可是现在也从心底最深处感到了震惊与同情。
“方哥,你说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吗?”回到住处,柳青鱼找到了方新书。
既然他已经自己来过好几次了,肯定有别人没有的心得和经验。
“大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还是得靠政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稍微改善一下孩子们的生活。”
“你说这里的人们怎么不走出去呢?”柳青鱼一直好奇这个,照理说,出去打工也比守在山里强啊。
“有拼劲,有条件的都出去了,但是还有不少人却情愿过着这样艰难的日子,也不愿又出去。”
“啊!这是为什么呢?”柳青鱼听到这个说法,一下子被镇住了,世上居然还有这种人?
“你以为政府没有想过办法吗?之前还有一个整体搬迁计划,可是大部分山民都不理解不支持,最后也只能无疾而终了。有的人就是这么犟,真的很让人恼火。”说道这里,方新书也备感无奈。
“这是为什么啊?他们到底在想些什么?”柳青鱼感觉今天自己真的成了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见识!”
“见识?”
“这里老的一辈,没几个读过书的,思想非常保守,只想着牢牢抱着这里的传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他们道理也讲不通,真的很让人无奈。”
“那怎么办?”
“只能从教育入手,你知道为什么这次活动主题是关爱儿童吗,就是要从孩子的教育抓起。
我跟你说,这山里要变富,现在这样是不行的,必须得让他们从思想上发生根本的转变。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