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一世主导的这次战争,给奥地利带来的损失倒是在其次。
最主要的是让奥地利人的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另外,大家对这位皇帝陛下的信心也丧失殆尽。
连带着这位皇帝陛下现在治下的几个王国都开始渐渐与奥地利离心离德。
对于撒丁王国和意呆利的进步势力来说,这次虽然被弗兰西摆了一道,没有实现他们统一的愿望。
拿三为了讨好教皇,甚至派兵进驻罗马,保住了教皇国。
但是这更加激发了意呆利人民建立统一国家的决心。
事实证明,当一个国家受到了外部势力的倾轧之时,内部的矛盾更容易化解。
所谓“兄弟阋墙,外御其辱。”
这次战争促成了两年后意呆利王国的成立。
由此意呆利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重新走上了欧罗巴的政治舞台。
与此同时,普鲁士也没有闲着,俾斯麦不会浪费这宝贵的机会。
在奥地利忙着打仗的时候,普鲁士先是收了荷尔斯泰因地区。
当然了,表面上看,是荷尔斯泰因地区的百姓全民公投加入了普鲁士主导的北德意志联盟。
荷尔斯泰因的人民将奥地利选派来的统治者给礼送出境。
紧接着,在六月间,普鲁士军队开到了巴伐利亚的边境。
不过战争没有发生。巴伐利亚国王马克西米连宣布同意普鲁士重组北德意志邦联的提议。
实际上,普鲁士的这种重组就是建立一个以普鲁士为核心的,更加紧密的邦联体系,或者可以说是一个联邦。
在此之前,巴伐利亚一直想在普鲁士与奥地利之间搞平衡,现在他们搞不下去了。
奥地利在法意奥战争的中战败,让巴伐利亚倒向了普鲁士一边。
这一状况在原本的时空中要等到普奥战争中才能够实现。
但是现在因为董书恒的亲普政策,让普鲁士享受到了与复兴军贸易的红利。
下书吧
促进了其发展,所以现在的普鲁士实力比历史同时期要强大的多。甚至已经隐隐达到了普法战争之前的水平。
只是就连普鲁士人自己都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发展到了这样的程度。
不过这次普鲁士王国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手,也确实是有趁火打劫的嫌疑。
所以弗朗茨·约瑟夫与拿三一媾和之后,就立马开始与普鲁士打起了口水仗。
俾斯麦作为外相,自然又成了那个最忙的一个。
他现在深受威廉亲王的信赖。国王已经中风不能视事。
现在普鲁士实际上掌权的就是威廉亲王。
两人现在配合的很默契,一个主外一个主内。
俾斯麦在外交上以强硬著称,他还知道使用媒体来包装自己。
所以现在的非常受国内的年轻知识分子以及城镇市民的追捧。
普鲁士的****思想一直都比较重。俾斯麦的这种铁血的形象,非常受欢迎。
相对而言,威廉亲王的名声就没有那么好了。
他原本就有一个霰弹亲王的称号,这可不是尊称。
这是1849年5月,在南德地区的巴登、普法尔茨、德累斯顿等地区爆发起义,史称“维护帝国宪法运动”。
威廉统率一支军队去镇压。军事法庭判处28名革命者死刑,其中包括特吕茨施勒尔和小学教师霍弗尔这样一些根本没有参加战斗的人。
威廉的暴行激起群众的义愤,给他起了个“霰弹亲王”的绰号,在南德居民中流传开来。
1857年,无子女的威廉四世中风,身体局部瘫痪,然后精神失常无法料理国事。
1858年10月威廉亲王出任摄政。他开始着手准备军政改革。
他要求邦议会同意拨款1000万塔勒尔,将平时兵力从14万人增加到21万7千人。
同时延长现役期,取消国民后备军。威廉委派陆军大臣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将军进行这项工作。
威廉还加强军事训练,用先进武器装备军队,任命年富力强的军官。
威廉的副官老毛奇更是这时被任命为总参谋长的。
只是威廉在国内的改革,就跟俾斯麦现在的外交工作一般,举步维艰。
此时,关于荷尔斯泰因地区的问题,以及重组北德意志联盟的问题,俾斯麦遭到了各国的围攻。
只有列席会议的王韬有时候会去帮他一下。
不过俾斯麦的外交手腕也不是盖的。他将荷尔斯泰因地区归于荷尔斯泰因人民的选择。
人民的选择怎么会有错呢。况且奥地利对那里根本就是鞭长莫及。
他们对当地没有任何帮助,也没有办法保护那里。
而北德意志重组的事情,俾斯麦一口咬住这是德意志的内政。
奥地利可以叫,但是其他人无权管,如果奥地利再拉着别人一起干涉的话,那么奥地利就成了德奸。
这就相当于用德意志人民的排外心理道德绑架了奥地利。
好吧,奥地利本来就很好面子,所以他们妥协了。
当年拿破仑入侵德意志地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