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元?”
宋公文听到这个名字。
差点就从椅子上掉了下来。
因为这个人,名气确实有些大了。
此人才华出众,可谓享誉整个江南一带。
可因为不擅科举考试,年近三十才中榜,名列二甲进士。
而且王守元还非常狂妄,热衷于上书,不是骂这个,就是骂那个。
甚至连先帝都没有放过,最后先帝实在无法忍受,直接将其贬谪到地方。
如今年过四十,还在做一个七品知县。
一当就是整整五年。
当然,此人的名气,并不完全来源于此,而是在各个方面。
首先,王守仁的祖父,曾在高宗昭皇帝一朝任内阁首辅,能力出众。
但却因为力谏高宗皇帝不要继续沉迷丹药。
然后惹怒了高宗皇帝。
最终被革除了一切职务,告老还乡
其次,就是此人父亲也很厉害,在高宗皇帝晚年时期,做到了内阁次辅,可在某次醉酒,妄议储君之事,然后被在三年之内,连降数级,最后辞官。
原本,王氏有数代重臣,几乎都算是走到了朝廷最中枢,所以威望非常高。
加上祖籍龙阳,所以是江南、乃至于整个大魏士族的代表人物。
可以说这王氏一家三代。
其余不论,都是铁骨的诤臣。
且还有一点,王守元,乃是当世为数不多,被张正明承认的学生之一。
按理说。
如果有此人帮助,宋公文应该会很开心。
但此刻的他,震惊后却紧蹙眉头,不由道:“老师,可让他辅佐推行我摊丁入亩,会不会不太好。”
宋公文之所以如此开口,是他知道王守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由于王氏祖孙三人把两位皇帝陛下彻底得罪。
致使家境一日不如一日。
到了王守元这一代。
几乎和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只顶着一个士族的名头。
所以此人,想要恢复王氏曾经的荣光,几乎天天为士族说话。
而让这样的人帮助自己,完全不是明智的选择啊。
毕竟摊丁入亩,对付的就是这种人。
否则。
他根本不会质疑老师。
旁边,张正明闻言,叹了一口气。
缓缓开口道:“其实,这都是我和先帝布的一个局。”
局?
宋公文满脸疑惑,不明白什么意思。
张正明却也没有立即开口,而是抬起头,思绪似乎也在此时,回忆起了曾经。
最后,他转过头来,开始解释:“公文,你不知道,当初先帝在位时,就已经预料到士族的势力太过于庞大,想要着手处理,但这件事情很难,我与先帝相商许久,都未曾找到好的办法。”
“直到后来,王守元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中,此人心智刚强,为人正直,亦有胸怀天下之心。”
“我知他是个人才,所以开始接触,发现他对士族也早已深恶痛绝。”
王守元对士族深恶痛绝?
听到这里。
宋公文顿时瞪大眼睛。
朝廷上下,哪个不知道,王守元坚定的士族派系啊。
尤其为了恢复王氏当年的光景,任龙阳知县后,每日都会为士族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
可现在,老师居然说此人对士族深恶痛绝?
这...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吧?
不过,他没有说话,只是坐在旁边,静静聆听。
张正明自然知道对方在想什么,继续道:“也正因为王守元这个态度,后来我与先帝就想到了对付士族的计策,众所周知,士族在利益受到侵犯是,会抱团取暖。”
“想要处理这些人,必须要用不一样的办法,那就是从内部瓦解。”
“所以,王守元就是老师和先帝,安插在士族集团中的暗线?”
此时此刻,宋公文彻底明白了。
所谓从内部瓦解。
不就是让人打入士族集团内部,从而促使这些人自相残杀吗?
而他也清楚的知道,为什么老师和先帝会选中王守元。
因为此人,本身就出自于士族。
而且一家三代,都在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威望。
即便现在已经落魄了,但王氏一族的烙印,是怎么都无法抹除的。
由此,王守仁才能轻易打入其中,可以不被怀疑,行事起来也会更加方便。
“没错。”张正明在这时点了点头,继续道:“所以五年前,王守元按照计划,上书痛斥先帝,先帝也借着大不敬的罪名,将其贬谪到龙阳府任知县。”
“王守元则借着贬谪之名,到了龙阳府向士族大吐苦水的同时,也竭力讨好士族。”
“一切,也都按照预料的那样,可惜,天命不济,先帝没有撑下去...”
“所以计划也暂时搁置了,但在我的示意下,他依旧在支持。”
说到这里,张正明眼中涌出一些热泪。
毕竟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
五年前?
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