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如成共同骑了一段的路,许乐就和他分开了,分开的时候,如成跟许乐说:“哥,谢谢你了”!
许乐摇了摇手,一溜烟的走了!
“如成,人家现在宋主任可吃香了,你说这许乐说话管用吗?”如成媳妇说道。
“许乐不是你叫的”!平常对媳妇说话很温柔的如成对后面坐着的媳妇有些生硬的说道,他不知道能不能成,但是小乐哥从来没有骗过自己,所以他也不知道是否可以!
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大家都看着呢!
从北上营村到北埝头差不多十多公里,很近,对于许乐而言。
“哥,咱们是不是看完这真的去县城啊”?
“对啊”!
“你还真的帮如成媳妇说一下啊”?
“是啊,话都说了,对吧,成与不成的那也得去一趟啊,另外呢,正好我也有点事儿,顺便帮爸爸买两本书”!
“好哦,那有个事儿,我能不能跟你商量一下”?小意小心翼翼的说。
“嗯”!
“哥,我听说县城里有那个叫什么冰激凌的,我能吃一根吗”?
“那不是一根,是一桶”!许乐笑了,“没问题”!
“哦,谢谢哥!”
三十多分钟就到了北埝头!
北埝头遗址位于兴庄镇北埝头村西。是一九八四年发现的,为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发现灶坑、柱坑。出土陶器有圈足碗、深腹罐和石磨盘、石磨棒、石刀、石斧及部分细石器等。经炭十四测定为距今八千至六千年间。
大概等了半个来小时不到,可以买票进去了,还并没有完全整理好,就是一个个的土坑,旁边有个牌子介绍。
北埝头遗址经过了两次大的清理,在每个房址的地面中部附近,都发现了一个或两个埋在地下的深腹陶罐,罐口稍露出地面,罐内存较多的木炭渣和烬土。在陶罐周围的地上发现较多的红烧土碎块和颇具特色的一种灶膛。这些足可以证明,当时人们就住在这种篱笆墙式半地穴房屋中,过着一种氏族部落式的生活。
许乐带着妹妹看完了遗址坑的情况,又去看那些石器和陶器。这些石器和陶器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生产工具。属于生产工具类的器物绝大多数为石质,主要是打制、琢制、磨制的大型石器和一些细石器,共两千余件,有石斧、石凿、石锛、盘状磨石、石磨盘、石磨棒以及单面起脊斧状器、砧石和石球。石斧是原始农业的重要工具,砍伐树木、刀耕火种都要用斧,石磨盘和石磨棒可以用来加工粮食,研磨制作陶器用的泥料,而双刃石斧则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这些迹象表明,在当时那些已经具有固定居所的原始氏族部落,是以原始农业为经济基础的,同时,还存在着狩猎、采集等多种生产形式。
第二类:生活用具。这类器物皆为陶器,主要有深腹罐、钵、碗、杯、勺、器盖等,大多数陶器都有纹饰,器形有明显的地方特点。其中圈足器和深腹罐是上宅遗址陶器的代表器形,口沿特征明显,都是厚圆唇。从这些出土的陶器可以了解到,当时制陶技术已有一定水平,已经懂得一些陶器缀合修补技术。
第三类:装饰艺术品。这类物品有空心陶球、陶海马形饰、陶羊头、陶熊头形饰、陶塑猪头等。石器中有耳形器、小石环、石羊、小石龟和石猴饰件。这些陶或石质的工艺品表明当时社会分工日趋精密,某些行业已出现了专门人才;同时,反映出数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已经具有了敏锐的观察力与惊人的艺术造型能力。
许乐在这里还看到了对上宅文化遗址的介绍,尤其是对这些艺术品,比如上宅陶塑猪头是目前我国出土的年代较早而造型最精的一件工艺品,国内其它地区也出土过年代相似的陶猪头,但是在制做精巧程度上,远不能与上宅这件相媲美;而石雕小猴,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最成功的石雕艺术品之一。它们把我国的雕塑史往前推溯了1000年。
另外还有些比较罕见的鸟形陶器,有鸟首支架形陶器、鸟首形陶柱和鸟首镂空器。如:北埝头遗址中的鸟首支架形陶器,从其形制观察,圆筒形的壁比较薄,而且还有镂孔,如果做为支座使用,支撑力是有限的,推测是一种祭祀用器物,而非生活实用器。这些器物表明,数千年前,平峪先民就有了“图腾崇拜”祭祀活动。同时,这里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燕山、燕地之称谓,也可能与燕山南麓泃河河流域出土的这种鸟形图腾标志有着某种联系。
北埝头遗址与上宅遗址还有冀州三河的孟各庄遗址都在泃河流域,出土的器物、年代较为相似、相近,因此统一命名为“上宅文化”。
许乐看完这些内容和起舞之后,觉得无论是前天看得上宅还是今天看的北埝头遗址都基本上属于山前台地模型,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的萌芽,并且与图腾崇拜精神活动有关,虽然自己前天写的文章有些是属于联想,但有一些可追溯性;这一系列的文化遗址是可以作为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交流的证明。
但是通过看完上宅文化遗址和北埝头遗址之后,他想起来华夏历博的一位领导为上宅提辞:“红山之祖”,觉得还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