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王冠小说>历史军事>关山屹月> 68 欧阳修传书高司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8 欧阳修传书高司谏(1 / 2)

废后之事一经传出,众皆哗然。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同知谏院孙祖德、侍御史蒋堂等十数人上书请奏,反对废后,吕夷简哪里接纳上报。既然台谏的奏章不能上报,众人也不肯善罢甘休,只等次日上朝时再说。

谁知道次日赵祯不朝,然后直接发废后诏书,一下子打乱了众人的阵脚。众人见此并不肯罢休,聚在一块儿商量后,都说吕夷简蒙蔽圣聪,不能让废后之事得逞,干脆全都去宫门请候。

乌压压一大群的人,全都聚集在宫门外面,高声喊叫赵官家,请他出来与众人赐话答对。然而赵官家似乎聋了,众人白白喊叫了半天,根本不见有什么回复。

不多久众人叫喊得累了,孙祖德、蒋堂这几个,聚拢在一块儿在小声说话,意思想再回去商议。怎奈范仲淹、孔道辅这两个人却等不得,仍旧在继续拍打宫门,高声召唤赵官家。

因赵官家的回复急等不来,孔道辅这厮上来了脾气,抓住宫门上铜环拉拽,直接把吕夷简就骂上了。范仲淹虽然没骂人,因他着急,声音也跟着提高了八度,数里之外都听见。这边的热闹,连外面的百姓都惊动了,众人一发拥挤在高处,齐来看景儿,一面还指指点点的,几乎将高楼都挤塌了,好多处房顶上都站着人。

本来废后这件事,就不光彩,更何况查问到事情的起因,是因为后宫争风吃醋,官家的脖颈被郭后打伤。赵官家不愿意此事被太多人知道,心里面只想着悄悄做。

谁知道这事儿瞒不住,很快朝中就知道了。这帮天杀的台谏,反对又不肯悄悄的,非得要敲锣打鼓的,一遍遍嚷嚷什么“臣等认为,皇后无大过,贸然废后之事不妥”。

什么“陛下不听臣等之言,一意效仿光武废后,是昏君所为!”、“执政拒收台谏奏疏,臣等请求面见陛下”之类的话,生怕别人不知道。而且他们还力大无穷,挣扎起来,内宦根本就拉不住。

因为这件事闹大了,连市井百姓都知道了,官家成了众人的笑柄,这次算丢人丢大了!过不多久,这几个终于招惹来禁卫,将他们拎鸡也似地给架走了。

当日台谏白闹了一场,到底赵官家没开门,立刻就把郭后给废了。等到众官上朝时,再议论这事儿,郭后人已经被废了,赵官家封之为净妃,奉命修道,赐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长宁宫,这时候劝谏都已经晚了。

郭后被废这件事,立刻就传到杨太后耳中。杨太后评价这事道:“虽然说郭后凌帝被废,尚美人、杨美人这两个,为了争宠,迷惑官家,把后宫搅得乌烟瘴气,带坏了风气,这两个人也绝不能留。”

这个时候,郭后被废,倘若再黜尚、杨二人,怕官家面上过不去,杨太后随即吩咐说,过几日找个合适的机会,就把这二人送出宫外。

因后宫无首,时有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曹氏,年方十八,熟读经史,慈爱节俭,宽和贤慎,为人称颂,章惠杨太后劝帝纳之。赵

(本章未完,请翻页)

祯听从太后之言,迎娶曹氏,就立为皇后。

因范仲淹、孔道辅等人被贬,众人都觉得不公道,立刻好多人都出来上谏。余靖、尹洙这两个不说,还有欧阳修这个厮,也跟着带头出来了。欧阳修这人,本来就是个无事忙,今天因范仲淹一个月没上谏,立刻写信提醒说:“岂无一件事可言?”、“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执事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

明天因石介的书法太过诡异,害怕石介带坏了学生,欧阳修立刻写信提醒道:“今不急止,则惧他日有责后生之好怪者,推其事,罪以奉归,此修以为忧而敢告也,惟幸察之。”别人若肯改倒还罢了,一旦同他看法不一,那就坏了。欧阳修认为别人错解了他的意思,能陆续写上五六封信解释,目的只有那一个:劝人家改!

说不得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纷纷上书,请求赵官家收回成命。众人的进言,赵官家根本不当回事儿,这些劄子呈上去,根本听不见一点的响声。

欧阳修本身又不是谏官,倒也罢了。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对此事也是一声不吭,欧阳修遂就坐不住了。因为知道高若讷为人,强令他去必然不肯,欧阳修想了个激将的法子,与高若讷写了一封信,让他将此信转交于赵祯。

本来欧阳修这封信,高若讷以为是求人的,说的无非是一些废话,因此并不打算上呈。怎奈欧阳修一向高傲,这次不容易求人了,若讷也好奇这封书信的内容,忍不住便要拆开看看,欧阳修这次是怎么服软。

只见那信上面道:“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